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敦煌变文与元杂剧同题材作品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绪论第10-14页
 一、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三、论文课题的主要内容及其创新之处第13-14页
第一章 敦煌变文与元杂剧综述第14-24页
 第一节 敦煌变文与元杂剧发展概况第14-20页
  (一)敦煌变文的内涵及其流变第14-16页
  (二)元杂剧的内涵及其流变第16-18页
  (三)敦煌变文和元杂剧关系初探第18-20页
 第二节 敦煌变文与元杂剧的剧目研究第20-24页
  (一) 敦煌变文与元杂剧的剧目综述第20-21页
  (二) 敦煌变文与元杂剧的剧目比较第21-24页
第二章 敦煌变文与元杂剧同题材作品的情节研究第24-42页
 第一节 《伍子胥变文》与《说鱄诸伍员吹箫》第24-29页
  (一)伍子胥故事渊源第24-25页
  (二)《伍子胥变文》与《伍员吹箫》故事内容分析第25-27页
  (三)《伍员吹箫》对《伍子胥变文》内容情节的继承与发展第27-29页
 第二节 《王昭君变文》与《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第29-35页
  (一)王昭君故事渊源第29-30页
  (二)《王昭君变文》与《汉宫秋》故事内容分析第30-32页
  (三)《汉宫秋》对《王昭君变文》内容的继承与发展第32-35页
 第三节 《秋胡变文》与《鲁大夫秋胡戏妻》第35-42页
  (一)秋胡故事的渊源第35-37页
  (二)《秋胡变文》与《秋胡戏妻》故事内容分析第37-38页
  (三)《秋胡戏妻》对《秋胡变文》内容情节的继承与发展第38-42页
第三章 敦煌变文与元杂剧同题材作品的思想文化研究第42-53页
 第一节 敦煌变文与元杂剧同题材作品思想文化的不同第42-48页
  (一)《伍子胥变文》与《说鱄诸伍员吹箫》第42-44页
  (二) 《王昭君变文》与《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第44-47页
  (三)《秋胡变文》与《鲁大夫秋胡戏妻》第47-48页
 第二节 元杂剧对敦煌变文继承与转变的原因探究第48-53页
  (一)时代背景的变化第48-50页
  (二)文化精神的转变第50-53页
第四章 元杂剧对敦煌变文艺术形式的继承与发展第53-66页
 第一节 人物塑造与情节设置的继承与发展第53-60页
  (一)人物塑造的理念与表现方法的发展第53-57页
  (二)情节的设置与表现方法的发展第57-60页
 第二节 叙事手法的继承与发展第60-66页
  (一)叙事中语言形式的沿袭第60-63页
  (二)诗化叙事艺术的发展第63-66页
结语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代小说中的憨痴女性形象--以婴宁、史湘云、陈丽卿为主要研究对象
下一篇:一类模糊神经网络的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