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客站建筑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 第10-14页 |
·高速铁路客站的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3-14页 |
·相关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页 |
·研究范围界定 | 第15-17页 |
·高速铁路客站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6-17页 |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框架 | 第17-20页 |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7-19页 |
·课题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第2章 高速铁路客站的特质解析 | 第20-33页 |
·高速铁路客站的发展动因 | 第20-22页 |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 第20-21页 |
·社会需求的变化 | 第21-22页 |
·经济技术的支持 | 第22页 |
·高速铁路客站的特征诠释 | 第22-26页 |
·专门性的旅客运输 | 第22-23页 |
·高效率的空间布局 | 第23-24页 |
·开放化的进出模式 | 第24-25页 |
·综合化的换乘系统 | 第25-26页 |
·枢纽性的区位选址 | 第26页 |
·高速铁路客站的发展趋势 | 第26-32页 |
·基于综合交通的复合化 | 第27-29页 |
·适应现代生活的开放化 | 第29-30页 |
·体现建筑环境的生态化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高速铁路客站的空间设计 | 第33-53页 |
·系统化的建筑空间布局 | 第33-39页 |
·平面布局 | 第33-34页 |
·立体化布局 | 第34-37页 |
·一体化布局 | 第37-39页 |
·复合化的功能空间构成 | 第39-46页 |
·核心空间集约化 | 第39-42页 |
·月台空间开敞化 | 第42-44页 |
·联系空间高效化 | 第44-46页 |
·人性化的空间氛围营造 | 第46-52页 |
·符合旅客行为方式的环境设计 | 第46-47页 |
·关注旅客心理的物理元素设计 | 第47-50页 |
·以安全舒适为前提的细节设计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高速铁路客站的流线组织 | 第53-74页 |
·流线布置分析 | 第53-60页 |
·高速背景下的旅客流程 | 第53-54页 |
·外部流线组织 | 第54-58页 |
·内部流线组织 | 第58-60页 |
·交通流线的适应性设计 | 第60-67页 |
·通过性设计 | 第61-64页 |
·兼容性设计 | 第64-65页 |
·导向性设计 | 第65-67页 |
·交通节点的功能性设计 | 第67-72页 |
·节点设计原则 | 第68页 |
·换乘节点设计 | 第68-71页 |
·其他节点设计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5章 高速铁路客站的形象塑造 | 第74-91页 |
·建筑形式的整体表现 | 第74-80页 |
·形体巨构化 | 第75-77页 |
·界面连续化 | 第77-78页 |
·屋盖整体化 | 第78-80页 |
·交通建筑特征的时代彰显 | 第80-84页 |
·展示高新技术 | 第80-81页 |
·注重生态效益 | 第81-83页 |
·诠释高铁特征 | 第83-84页 |
·城市意向的文化表达 | 第84-90页 |
·从符号象征到形式抽象 | 第85-87页 |
·从功能优先到精神表征 | 第87-88页 |
·从传统分析到多维模拟 | 第88-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结论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