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8页 |
·遗传力估计 | 第8-11页 |
·数量性状的遗传力 | 第8页 |
·数量性状的表型组成 | 第8页 |
·遗传力 | 第8-9页 |
·遗传力估计的意义 | 第9页 |
·遗传力估计的方法 | 第9-10页 |
·水产动物遗传力的研究进展 | 第10页 |
·红鳍东方鲀生长性状的遗传力估计 | 第10-11页 |
·红鳍东方鲀生长性状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 | 第11页 |
·分子遗传标记的发展及其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 | 第11-14页 |
·SNP分子标记概述 | 第11-12页 |
·其他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类型及其概述 | 第12-13页 |
·分子标记的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三个生长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三个生长相关基因的概述 | 第14-16页 |
·生长相关基因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 第16页 |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红鳍东方鲀生长性状的遗传力估计 | 第18-26页 |
·材料 | 第18-19页 |
·家系的构建 | 第18页 |
·人工授精 | 第18页 |
·红鳍东方鲀的苗种培育 | 第18页 |
·采样和测量 | 第18-19页 |
·实验器材 | 第19页 |
·方法 | 第19-20页 |
·动物模型的构建 | 第19页 |
·遗传力估计 | 第19-20页 |
·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 | 第20页 |
·结果 | 第20-23页 |
·生长性状的表型参数 | 第20-22页 |
·生长性状的遗传力估计 | 第22-23页 |
·生长性状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 | 第23页 |
·讨论 | 第23-26页 |
·红鳍东方鲀生长性状的表型参数 | 第23-24页 |
·变异系数 | 第24页 |
·红鳍东方鲀生长性状的遗传力估计 | 第24-25页 |
·红鳍东方鲀生长性状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三个候选基因的SNPs分析 | 第26-48页 |
·材料 | 第26-27页 |
·实验样本 | 第26页 |
·生化试剂及主要溶液配制 | 第26页 |
·实验设备 | 第26-27页 |
·方法 | 第27-33页 |
·红鳍东方鲀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7-28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红鳍东方鲀基因组DNA | 第28页 |
·三个候选基因的结构及其引物设计 | 第28-29页 |
·PCR退火温度的摸索和批量扩增 | 第29-30页 |
·三个候选基因的PCR扩增 | 第30-31页 |
·DNAMAN多重序列比对检测SNP | 第31-32页 |
·Chromas软件确定SNP位点基因型 | 第32页 |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 第32-33页 |
·结果分析 | 第33-44页 |
·红鳍东方鲀尾鳍组织基因组DNA提取的检测结果 | 第33页 |
·Myo G、Myf6和IGF-1 基因的PCR扩增检测结果 | 第33-35页 |
·Myo G、Myf6和IGF-1 基因核苷酸序列比对分析 | 第35-36页 |
·Myo G、Myf6和IGF-1 基因的测序峰图和基因型 | 第36-38页 |
·三个候选基因测序的结果和生物学意义 | 第38-39页 |
·候选基因的SNP检测结果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39-44页 |
·讨论 | 第44-48页 |
·Myo G基因 | 第44-45页 |
·Myf6基因 | 第45-46页 |
·IGF-1 基因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