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阶粉煤制备型煤/焦及粘结机理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6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2页 |
| ·引言 | 第16页 |
| ·低阶煤利用技术途径 | 第16-18页 |
| ·热解提质 | 第16-17页 |
| ·流化床气化 | 第17页 |
| ·直接液化 | 第17页 |
| ·直接燃烧 | 第17页 |
| ·型煤/焦技术 | 第17-18页 |
| ·型煤/焦强度影响因素 | 第18-21页 |
| ·煤的变质程度对型煤/焦强度的影响 | 第18-19页 |
| ·粘结剂类型及配比对型煤/焦强度的影响 | 第19-20页 |
| ·成型条件对型煤/焦强度的影响 | 第20-21页 |
| ·后处理方法对型煤/焦强度的影响 | 第21页 |
| ·型煤/焦工艺 | 第21-23页 |
| ·冷压型煤/焦工艺 | 第22页 |
| ·热压型煤/焦工艺 | 第22-23页 |
| ·粉体成型过程及粘结作用机制 | 第23-26页 |
| ·粉体成型过程 | 第23-24页 |
| ·粘结力及其作用机理分析 | 第24-26页 |
| ·型煤炭化过程及粘结作用机制 | 第26-29页 |
| ·型煤炭化过程 | 第26页 |
| ·煤料的炭化粘结特性 | 第26-27页 |
| ·粘结剂的炭化粘结特性 | 第27-29页 |
| ·煤及型煤炭化动力学模型 | 第29-30页 |
| ·均相模型 | 第29页 |
| ·分布活化能模型 | 第29-30页 |
| ·缩核模型 | 第30页 |
| ·混合模型 | 第30页 |
| ·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2-39页 |
| ·实验原料 | 第32-33页 |
| ·实验试剂 | 第33页 |
| ·实验设备 | 第33-34页 |
| ·实验方法 | 第34-37页 |
| ·型煤/焦制备流程 | 第34-35页 |
| ·炭化产率 | 第35页 |
| ·型煤/焦密度及体积 | 第35-36页 |
| ·型煤/焦抗压和跌落强度 | 第36页 |
| ·收缩率 | 第36-37页 |
| ·破焦率 | 第37页 |
| ·样品的分析表征 | 第37-39页 |
|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37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7-38页 |
|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BET) | 第38页 |
| ·扫描电镜显微结构分析(SEM) | 第38页 |
| ·热重-质谱联用(TG-MS) | 第38页 |
| ·接触角测量仪(WCA)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低阶粉煤制型煤冷态粘结条件及机理研究 | 第39-52页 |
| ·无粘结剂冷压成型的研究 | 第39-43页 |
| ·煤种的影响 | 第39-40页 |
| ·成型负荷的影响 | 第40-41页 |
| ·粒径分布的影响 | 第41-42页 |
| ·水分添加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 ·粘结剂冷压成型的研究 | 第43-45页 |
| ·有机粘结剂的影响 | 第43-44页 |
| ·无机粘结剂的影响 | 第44-45页 |
| ·冷压成型粘结机理的初步研究 | 第45-50页 |
| ·型煤表观分析 | 第45-46页 |
| ·表面官能团的影响 | 第46-48页 |
| ·电势特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 ·颗粒特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四章 低阶粉煤制炭化型煤热态粘结条件及机理研究 | 第52-76页 |
| ·成型工艺条件的研究 | 第52-66页 |
| ·成型负荷的影响 | 第52-54页 |
| ·粒径分布的影响 | 第54-58页 |
| ·成型水分的影响 | 第58-60页 |
| ·炭化终温的影响 | 第60-62页 |
| ·改性煤添加量的影响 | 第62-64页 |
| ·配入气肥煤的影响 | 第64-66页 |
| ·型煤炭化粘结机理的初步研究 | 第66-73页 |
|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分析 | 第66-68页 |
| ·微观结构及粘结剂形态变化 | 第68-70页 |
| ·微晶结构及参数分析 | 第70-72页 |
| ·表面官能团分析 | 第72-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6页 |
| 第五章 成型阶段和炭化阶段内粘结作用力分析研究 | 第76-87页 |
| ·煤粒间或煤粒与粘结剂之间粘结力的来源 | 第76-80页 |
| ·范德华力 | 第76-77页 |
| ·液桥力 | 第77-79页 |
| ·粘附力 | 第79-80页 |
| ·固桥力 | 第80页 |
| ·机械啮合力 | 第80页 |
| ·煤粒间或煤粒与粘结剂间粘结力模型的数值模拟 | 第80-86页 |
| ·范德华力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80-82页 |
| ·液桥力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82-84页 |
| ·粘附力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84-85页 |
| ·煤粒间或煤粒与粘结剂间粘结力大小评价 | 第85-86页 |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 第六章 煤及型煤炭化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 第87-100页 |
| ·炭化失重特性 | 第87-90页 |
| ·气体产物释放规律 | 第90-92页 |
| ·热解动力学模型 | 第92-95页 |
| ·临界温度区分布规律 | 第95-99页 |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00-103页 |
| ·主要结论 | 第100-102页 |
| ·不足之处与工作建议 | 第102-10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3-110页 |
| 致谢 | 第110-11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及奖励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