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7-19页 |
·高粱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 第7-13页 |
·高粱基因组SSR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7-8页 |
·高粱基因组测序及其基因组特征 | 第8-9页 |
·高粱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9-13页 |
·调控高粱抽穗期的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调控高粱感光度的基因的定位及克隆 | 第13-15页 |
·受光周期影响的高粱开花时间的分子调控机理 | 第15-17页 |
·高粱光敏色素基因家族的分子进化研究 | 第17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Ma_1和Ma_3基因的序列多态性及分子进化研究 | 第19-3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试验材料 | 第19-20页 |
·试验方法 | 第20-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36页 |
·Ma_3基因区的核苷酸多态性 | 第22-26页 |
·Ma_3基因的中性检测 | 第26页 |
·Ma_3基因周围的选择性清除现象 | 第26-28页 |
·Ma_3基因在栽培高粱和野生高粱中的分化 | 第28-29页 |
·Ma_3基因的关联分析 | 第29-30页 |
·Ma_1基因区的核苷酸多态性 | 第30-33页 |
·Ma_1基因的中性检测 | 第33页 |
·Ma_1基因周围的选择性清除现象 | 第33-35页 |
·Ma_1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 | 第35-36页 |
·讨论 | 第36-39页 |
·Ma_1和Ma_3基因区的核苷酸多态性 | 第36-37页 |
·Ma_1和Ma_3基因周围的选择性清除现象 | 第37-38页 |
·Ma_3基因的关联分析 | 第38-39页 |
第三章 调控高粱抽穗期的QTL分析 | 第39-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2页 |
·群体构建 | 第39页 |
·间表型观察及抽穗日期记录 | 第39页 |
·DNA提取 | 第39页 |
·引物筛选 | 第39页 |
·PCR扩增 | 第39-40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40-42页 |
·数据读取及分析 | 第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7页 |
·亲本表型鉴定 | 第42-43页 |
·群体表型鉴定 | 第43页 |
·SSR标记的多态性统计 | 第43-45页 |
·调控高粱抽穗期的QTL分析 | 第45页 |
·2014年北京F_2群体验证 | 第45-47页 |
·讨论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8页 |
附录 | 第58-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作者简介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