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两次强对流过程的数值模拟及五种云物理方案对比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7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7页 |
| ·强对流天气的理论与观测研究 | 第10-13页 |
| ·强对流天气的数值模拟 | 第13-14页 |
| ·不同云物理参数化方案的模拟研究 | 第14-17页 |
| 第二章 模式及资料介绍 | 第17-22页 |
| ·数值模式 | 第17-21页 |
| ·模式介绍 | 第17-18页 |
| ·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 | 第18-21页 |
| ·资料介绍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湖北孝感一次强对流天气的数值模拟 | 第22-38页 |
| ·个例介绍及天气过程分析 | 第22-26页 |
| ·个例简介 | 第22-23页 |
| ·环流形势 | 第23-24页 |
| ·水汽条件 | 第24-25页 |
| ·不稳定条件 | 第25-26页 |
| ·方案设计 | 第26-27页 |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27-37页 |
| ·大气层结 | 第27-29页 |
| ·地面降水 | 第29-31页 |
| ·微物理结构 | 第31-34页 |
| ·微物理转化 | 第34-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湖北十堰一次强对流天气的数值模拟 | 第38-55页 |
| ·个例介绍及天气过程分析 | 第38-42页 |
| ·个例简介 | 第38-39页 |
| ·环流形势 | 第39-41页 |
| ·水汽条件 | 第41页 |
| ·不稳定条件 | 第41-42页 |
| ·方案设计 | 第42-43页 |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43-52页 |
| ·大气层结 | 第43-45页 |
| ·地面降水 | 第45-47页 |
| ·微物理结构 | 第47-50页 |
| ·微物理转化 | 第50-52页 |
| ·两次过程的对比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第五章 云物理参数化方案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55-84页 |
| ·微物理量 | 第55-57页 |
| ·孝感个例中云微物理量 | 第55-56页 |
| ·十堰个例中云微物理量 | 第56-57页 |
| ·微物理结构 | 第57-66页 |
| ·微物理转化 | 第66-83页 |
| ·孝感个例中云微物理转化 | 第67-76页 |
| ·十堰个例中云微物理转化 | 第76-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4-87页 |
| ·结论 | 第84-85页 |
| ·本文特色 | 第85-86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4页 |
| 个人简介 | 第94-95页 |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