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域核磁共振技术的木材孔径分布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1 绪论 | 第10-20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木材中的孔隙 | 第10-11页 |
| ·表征木材孔隙结构的方法 | 第11-14页 |
| ·压汞法 | 第12页 |
| ·气体吸附法 | 第12页 |
| ·扫描电镜法 | 第12页 |
| ·原子力显微镜法 | 第12-13页 |
| ·X射线吸收法 | 第13页 |
| ·差式扫描热孔计法 | 第13页 |
| ·核磁共振冷孔计法 | 第13-14页 |
| ·核磁共振原理 | 第14-18页 |
| ·时域核磁共振 | 第14-15页 |
| ·原子核弛豫时间 | 第15页 |
| ·自旋-自旋弛豫时间的测量 | 第15-16页 |
| ·自旋-自旋弛豫时间分布表征多孔材料的孔径分布 | 第16-18页 |
| ·木材孔隙中的水分及其弛豫特性 | 第18页 |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2 自旋-自旋弛豫时间分布表征多孔材料的孔径分布 | 第20-24页 |
| ·表征原理 | 第20-23页 |
| ·标样选取 | 第20-21页 |
| ·实验设备 | 第21页 |
| ·时域核磁共振测试参数设置 | 第21页 |
| ·纤维素滤纸中水分的自旋-自旋弛豫时间分布 | 第21-22页 |
| ·阳极氧化铝多孔膜中水分的自旋-自旋弛豫时间分布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3 青皮杨高温干燥过程中的孔径分布 | 第24-36页 |
| ·绪言 | 第24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4-25页 |
| ·试件制备 | 第24页 |
|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 ·时域核磁共振仪参数设置 | 第25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5-34页 |
| ·青皮杨边材高温干燥过程中的孔径分布 | 第25-30页 |
| ·青皮杨心材高温干燥过程中的孔径分布 | 第30-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4 红橡40℃干燥过程中的孔径分布 | 第36-42页 |
| ·绪言 | 第36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6页 |
| ·试件制备 | 第36页 |
|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页 |
| ·时域核磁共振仪参数设置 | 第36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6-41页 |
| ·红橡心材40℃干燥过程中的孔径分布 | 第36-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5 总结论与建议 | 第42-44页 |
| ·总结论 | 第42-43页 |
| ·建议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