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16-17页 |
2 林业行政执法绩效评估主体参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林业行政执法概述 | 第17页 |
·绩效评估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9-20页 |
·林业可持续发展 | 第20-21页 |
·权重及权重确定方法 | 第21页 |
·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伊春林区林业行政执法绩效评估主体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3-27页 |
·伊春林区林业行政执法绩效评估现状 | 第23-24页 |
·伊春林区林业行政执法发展历程与运行现状 | 第23-24页 |
·林业行政执法绩效评估现状 | 第24页 |
·伊春林区林业行政执法绩效评估主体参与现状 | 第24-25页 |
·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4 林业行政执法绩效评估主体多元化参与分析 | 第27-33页 |
·绩效评估主体多元化参与模式分析 | 第27-30页 |
·评估主体多元化参与的结构设计 | 第27-28页 |
·评估主体多元化参与的动因分析 | 第28-29页 |
·评估主体多元化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30页 |
·评估主体多元化参与的价值取向分析 | 第30-31页 |
·林业行政执法部门的价值取向 | 第30-31页 |
·公众及行政相对人的价值取向 | 第31页 |
·其他评估主体的价值取向 | 第31页 |
·评估主体多元化参与的优劣势分析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5 伊春林区林业行政执法绩效评估主体的实证分析 | 第33-47页 |
·伊春林区概况 | 第33页 |
·伊春林区评价主体的选择 | 第33-36页 |
·评价主体的筛选 | 第33-35页 |
·评估主体准则 | 第35-36页 |
·层次分析法模型构建 | 第36-44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36-39页 |
·伊春林区的评价主体实证模型 | 第39-44页 |
·伊春林区实证模型的结论分析 | 第44-45页 |
·伊春林区层次分析模型的结果 | 第44页 |
·模型结论分析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6 林业行政执法绩效评估主体多元化参与的保障措施 | 第47-52页 |
·采取外部措施保障林业行政执法绩效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参与 | 第47-49页 |
·建立健全林业行政执法绩效评估主体多元化机制 | 第47页 |
·科学设定不同评估主体的权重 | 第47-48页 |
·完善绩效评估指标和评价方法 | 第48页 |
·完善林业行政执法绩效评估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机制 | 第48-49页 |
·采取内部措施保障林业行政执法绩效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参与 | 第49-50页 |
·提高评估主体的素质及其专业化水平 | 第49-50页 |
·强化绩效文化建设和管理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调查问卷表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