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6页 |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6-18页 |
第2章 货币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 | 第18-28页 |
·货币市场的理论分析 | 第18-19页 |
·货币市场的界定 | 第18-19页 |
·货币市场的特点 | 第19页 |
·货币政策传导的构成要素 | 第19-22页 |
·货币政策传导的机构要素 | 第19-20页 |
·货币政策传导的经济要素 | 第20-22页 |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界定 | 第22-25页 |
·利率传导机制 | 第22-23页 |
·信贷传导机制 | 第23-24页 |
·资产价格传导机制 | 第24-25页 |
·汇率传导机制 | 第25页 |
·货币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 第25-27页 |
·货币市场为货币政策的间接调控提供条件 | 第26页 |
·货币市场是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场所 | 第26页 |
·货币市场利率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监测指标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我国货币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发展状况 | 第28-35页 |
·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路径 | 第28-33页 |
·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 | 第28-30页 |
·银行间短期债券市场的发展 | 第30-31页 |
·票据市场的发展 | 第31-33页 |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变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我国货币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实证分析 | 第35-46页 |
·同业拆借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分析 | 第35-39页 |
·理论依据 | 第35页 |
·变量选取 | 第35-36页 |
·实证分析 | 第36-39页 |
·银行间债券短期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分析 | 第39-43页 |
·理论依据 | 第39-40页 |
·变量选取 | 第40页 |
·实证分析 | 第40-43页 |
·票据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分析 | 第43-45页 |
·理论依据 | 第43-44页 |
·变量选取 | 第44页 |
·实证分析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我国货币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存在的问题 | 第46-52页 |
·我国货币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存在的问题 | 第46-47页 |
·交易主体覆盖面小,货币政策传导功能无法有效发挥 | 第46页 |
·市场工具种类有限,缺乏创新,削弱货币政策传导效果 | 第46-47页 |
·利率市场化程度低,无法准确反映货币政策传导信息 | 第47页 |
·货币市场监管不完善,阻碍货币政策有效传导 | 第47页 |
·我国货币市场子市场存在的问题 | 第47-51页 |
·同业拆借市场存在的问题 | 第47-48页 |
·银行间短期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 第48-50页 |
·票据市场存在的问题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6章 提高我国货币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采取的对策 | 第52-57页 |
·提高我国货币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采取的对策 | 第52-53页 |
·增加市场交易主体,提高市场流动性 | 第52页 |
·完善交易工具,增强创新力度 | 第52页 |
·加快利率市场化进度,快速有效传递市场信息 | 第52-53页 |
·完善货币市场信用环境,加强市场监管 | 第53页 |
·我国货币市场子市场应采取的对策 | 第53-56页 |
·同业拆借市场采取的对策 | 第53-54页 |
·银行间短期债券市场采取的对策 | 第54-55页 |
·票据市场采取的对策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