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一、绪论 | 第7-11页 |
(一)域外文化视野下的晚清民国文学创作 | 第7-8页 |
(二)域外文化视野下的晚清民国词研究 | 第8-10页 |
(三)本文须解决之问题与研究之方法 | 第10-11页 |
二、晚清民国词人的留学经历 | 第11-17页 |
(一)留学日本的词人 | 第11-14页 |
(二)留学美国的词人 | 第14-15页 |
(三)留学其他国家的词人 | 第15-17页 |
三、域外镜像在晚清民国词中的具体呈现 | 第17-27页 |
(一)对科学理论的思考与表述 | 第17-18页 |
(二)对域外风光的描写 | 第18-20页 |
(三)身在异国的思乡之情 | 第20-23页 |
(四)回国之后对异国往事的追忆 | 第23-24页 |
(五)对异国恋情的抒写 | 第24-25页 |
(六)词人未曾出国而以词表现域外镜像 | 第25-27页 |
四、个案分析:从杨圻词看晚清民国词的域外镜像 | 第27-41页 |
(一) 杨圻在新加坡的经历及其词创作 | 第27-30页 |
1.杨圻在新加坡的经历 | 第27-29页 |
2.杨圻在新加坡的词创作 | 第29-30页 |
(二)杨圻词中的域外镜像 | 第30-38页 |
1.《南乡子》组词 | 第30-32页 |
2.《南乡子》组词中的域外镜像之一:花卉草木与气候现象 | 第32-35页 |
3.《南乡子》组词中的域外镜像之二:建筑景观 | 第35-36页 |
4.《南乡子》组词中的域外镜像之三:群体活动和节日庆典 | 第36-38页 |
(三)域外镜像与杨圻词的艺术特点 | 第38-41页 |
五、晚清民国词中的域外文学作品解读 | 第41-60页 |
(一)胡怀琛《太常引·题大雄丹斧合译茉莉小传》词 | 第43-48页 |
(二)咏小仲马《茶花女》词 | 第48-52页 |
1.王鹏运、朱祖谋、刘福姚题《茶花女》之《调笑转踏·巴黎马克格尼尔》 | 第48-49页 |
2.周颍孝题《茶花女村居图》之《贺新凉》 | 第49-51页 |
3.张仲炘题《茶花女》之《曲玉管》 | 第51-52页 |
(三)咏狄更斯《双城记》词 | 第52-55页 |
1.萧公权题《双城记》之《金缕曲》 | 第52-53页 |
2.汪东题《双城记》之《金缕曲》 | 第53-55页 |
(四)林庚白以《浣溪沙》词译法国诗人卫廉士《秋辞》 | 第55-60页 |
六、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