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都市更新概论 | 第10-16页 |
·什么是都市更新 | 第10-12页 |
·都市更新的理论基础 | 第12-16页 |
·人文区位学派 | 第12页 |
·新古典经济学派 | 第12-13页 |
·新马克斯主义学派 | 第13页 |
·都市政治经济学派 | 第13-14页 |
·小结 | 第14-16页 |
2 对台北市都市更新制度发展演化的考察 | 第16-33页 |
·政府主动办理都市更新时期 | 第17-21页 |
·办理时间 | 第17页 |
·法律依据 | 第17页 |
·发展历程 | 第17-19页 |
·更新案执行情况 | 第19页 |
·实施成果评析 | 第19-21页 |
·奖励民间投资办理时期 | 第21-26页 |
·办理时间 | 第21页 |
·法律依据 | 第21-22页 |
·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更新案执行概况 | 第23-24页 |
·更新成果评析 | 第24-26页 |
·公私合作办理时期 | 第26-33页 |
·办理时间 | 第26页 |
·法律依据 | 第26-27页 |
·发展历程 | 第27-28页 |
·更新案执行情况 | 第28-29页 |
·《都市更新条例》的创新措施 | 第29-33页 |
3 台北市都市更新实施经验分析 | 第33-51页 |
·法令制度层面比较 | 第33-42页 |
·更新地区划定标准 | 第33-34页 |
·更新地区划定程序 | 第34-35页 |
·更新计划内容 | 第35-36页 |
·实施禁建及禁止土地的移转 | 第36页 |
·土地及建筑物的取得 | 第36-37页 |
·土地及建筑物的处理 | 第37-38页 |
·拆迁户的补偿、救济与安置 | 第38-39页 |
·资金筹措 | 第39-40页 |
·税收减免 | 第40页 |
·执行机构 | 第40-41页 |
·审议单位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页 |
·推动策略层面比较 | 第42-45页 |
·都市发展政策 | 第42-43页 |
·推动都市更新策略 | 第43页 |
·公共设施的负担回馈 | 第43-44页 |
·台湾地区"政府"与"台北市政府"的角色差异 | 第44页 |
·其他配套策略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页 |
·执行机制层面比较 | 第45-51页 |
·更新事业计划的规划及开发主体 | 第45-47页 |
·土地开发方式的转变 | 第47页 |
·都市更新审议及其程序 | 第47-48页 |
·涉及不同委员会之间的竞合 | 第48-49页 |
·民间参与机制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4 台湾地区都市更新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以及对大陆地区的启示 | 第51-60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51-54页 |
·法令制度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51-52页 |
·推动策略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52-53页 |
·执行机制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53-54页 |
·改进的策略 | 第54-57页 |
·法令制度层面的改进策略 | 第54-55页 |
·实施策略层面的改进策略 | 第55-56页 |
·执行机制层面的改进策略 | 第56-57页 |
·对大陆的启示 | 第57-60页 |
·法律规范层面 | 第58页 |
·制度构建层面 | 第58-59页 |
·执行机制层面 | 第59-60页 |
5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