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莎·施瓦茨作品中后现代主义面孔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2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8页 |
| ·玛莎·施瓦茨 | 第11-12页 |
| ·后现代主义 | 第12-18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 ·提高自己美学思想,为以后自己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 第18页 |
| ·将先进的设计理念融入作品之中,提升作品的创新性 | 第18页 |
| ·寻找到适合中国景观行业发展的有效出路 | 第18-1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 ·对玛莎·施瓦茨的研究 | 第19-20页 |
| ·对后现代主义研究 | 第20-22页 |
|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 ·文献研究法 | 第22页 |
| ·案例解读法 | 第22-23页 |
| ·实地调研法 | 第23页 |
| ·对比分析法 | 第23-24页 |
| 2 玛莎·施瓦茨后现代主义思想形成 | 第24-32页 |
| ·艺术家庭的熏陶 | 第24-26页 |
| ·后现代艺术思潮的兴起 | 第26-27页 |
| ·彼得·沃克的潜移默化 | 第27-29页 |
| ·求学经历 | 第29-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3 历史文脉面孔 | 第32-40页 |
| ·历史文脉的含义 | 第32-33页 |
| ·历史文脉的意义 | 第33页 |
| ·案例中的历史文脉 | 第33-38页 |
| ·场地历史文化的传承 | 第33-36页 |
| ·场地周边环境的尊重 | 第36-38页 |
| ·小结 | 第38-40页 |
| 4 特异性装饰面孔 | 第40-48页 |
| ·装饰主义的含义 | 第40页 |
| ·后现代装饰的作用 | 第40-41页 |
| ·案例中的装饰主义 | 第41-45页 |
| ·矛盾性、复杂性装饰 | 第41-44页 |
| ·象征性装饰 | 第44-45页 |
| ·小结 | 第45-48页 |
| 5 隐喻面孔 | 第48-54页 |
| ·隐喻的含义 | 第48页 |
| ·隐喻的作用 | 第48-49页 |
| ·案例中的隐喻 | 第49-52页 |
| ·外观造型的象征 | 第49-50页 |
| ·叙事性隐喻 | 第50-52页 |
| ·小结 | 第52-54页 |
| 结论和展望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