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1-37页 |
1 病例来源 | 第11页 |
2 诊断标准 | 第11-12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1页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11页 |
·HPV 检测标准 | 第11-12页 |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2页 |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2页 |
·病例脱落和剔除标准 | 第12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资料收集 | 第12-13页 |
·统计处理 | 第13页 |
4 研究结果和分析 | 第13-31页 |
·一般资料 | 第13-18页 |
·年龄分布 | 第13-15页 |
·受教育程度情况 | 第15-16页 |
·生育情况 | 第16-17页 |
·性防护和避孕方式情况 | 第17-18页 |
·HPV 亚型感染情况 | 第18-20页 |
·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 第20-30页 |
·聚类分析 | 第22-24页 |
·最后聚类群数 | 第24-25页 |
·证侯名称的确定 | 第25页 |
·证侯分析 | 第25-30页 |
·证候要素分析 | 第30-31页 |
·病位证候要素分析 | 第30页 |
·病性证候要素分析 | 第30-31页 |
5 讨论 | 第31-36页 |
·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病的危险因素 | 第31-32页 |
·HPV 感染的一般规律 | 第32-33页 |
·HPV 阳性的宫颈上皮内瘤变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 第33-34页 |
·HPV 阳性的宫颈上皮内瘤变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 | 第34-35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第37-47页 |
1 西医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研究 | 第37-41页 |
·病因 | 第37-38页 |
·诊断 | 第38-39页 |
·治疗 | 第39-40页 |
·随访 | 第40-41页 |
·CIN的转归及影响因素 | 第41页 |
2 中医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研究 | 第41-46页 |
·病因病机 | 第41-43页 |
·辨证分型 | 第43页 |
·辩证论治 | 第43-45页 |
·预防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