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 ·星载傅里叶光谱仪发展概述 | 第11-14页 |
| ·红外干涉仪器实时数据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 第14-22页 |
| ·卫星常用下传频段 | 第14页 |
| ·典型星载干涉仪器在轨数据处理方案 | 第14-18页 |
| ·星载数据处理系统硬件平台发展概述 | 第18-22页 |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傅里叶光谱仪原理 | 第24-37页 |
| ·傅里叶光谱仪原理 | 第24-27页 |
| ·干涉数据采样 | 第27-30页 |
| ·等光程间隔采样时的非线性误差 | 第28-30页 |
| ·等时间间隔采样时的非线性误差 | 第30页 |
| ·傅里叶光谱仪典型噪声与误差 | 第30-35页 |
| ·噪声评估方法[38,39,40,41,42] | 第30-32页 |
| ·噪声分类及其数学描述 | 第32-35页 |
| ·傅里叶光谱仪信噪比优化技术 | 第35-37页 |
| ·干涉数据叠加均值方法 | 第35-36页 |
| ·提高采样率方法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干涉数据光谱反演理论 | 第37-63页 |
| ·干涉数据光谱反演基本流程 | 第37页 |
| ·干涉数据毛刺处理 | 第37-39页 |
| ·单点毛刺 | 第38页 |
| ·连续毛刺 | 第38-39页 |
| ·非线性校正 | 第39-43页 |
| ·干涉数据的非线性 | 第39-41页 |
| ·一种去直流项的采样电路 | 第41-42页 |
| ·常用的非线性校正方法 | 第42-43页 |
| ·FCE(条纹计数错误)处理 | 第43-46页 |
| ·傅里叶变换 | 第46-52页 |
| ·傅里叶变换基本理论 | 第46-48页 |
| ·常用 FFT 算法[65,66,67] | 第48-49页 |
| ·算法性能评估与误差分析 | 第49-50页 |
| ·FFT 算法硬件实现 | 第50-51页 |
| ·FFT 算法选取原则 | 第51-52页 |
| ·辐射定标 | 第52-58页 |
| ·复原光谱相位误差分析[47,62,63,69,70] | 第53-57页 |
| ·发射前辐射定标 | 第57-58页 |
| ·在轨辐射定标 | 第58页 |
| ·仪器线型函数模型(ILS) | 第58-61页 |
| ·光谱定标 | 第61页 |
| ·实验室光谱定标 | 第61页 |
| ·在轨光谱定标 | 第61页 |
| ·光谱重采样 | 第61-62页 |
| ·光谱切趾 | 第62-63页 |
| 第四章 实时处理系统方案设计与算法研究 | 第63-101页 |
| ·星载干涉仪器数据处理总体流程 | 第63-64页 |
| ·星上数据处理方案比较 | 第63页 |
| ·地面数据处理部分 | 第63-64页 |
| ·星上实时数据处理系统 | 第64-67页 |
| ·实时处理设计思想 | 第64-65页 |
| ·实时处理算法总体方案设计 | 第65-67页 |
| ·星载干涉仪器下传数据包构成 | 第67页 |
| ·干涉数据预处理 | 第67-77页 |
| ·毛刺检测/校正算法 | 第67-71页 |
| ·非线性校正算法 | 第71-77页 |
| ·零光程差点(NZPD)检测算法 | 第77页 |
| ·FFT 算法 | 第77-80页 |
| ·基-2 同址、并行 FFT 算法[65] | 第78-79页 |
| ·算法仿真与分析 | 第79-80页 |
| ·相位校正算法 | 第80-89页 |
| ·基于带内光谱相位均值的光谱相位波动评估 | 第81-82页 |
| ·基于阈值的 FCE 检测 | 第82-83页 |
| ·CORDIC 算法 | 第83-84页 |
| ·算法原理与数学模型 | 第84-85页 |
| ·算法仿真与分析 | 第85-89页 |
| ·光谱编码算法 | 第89-90页 |
| ·干涉数据叠加均值算法 | 第90-91页 |
| ·后续地面数据处理部分 | 第91-93页 |
| ·Level 1a 级数据处理 | 第92-93页 |
| ·Level 1b 级数据处理 | 第93页 |
| ·Level 1c 级数据处理 | 第93页 |
| ·实时处理算法仿真与误差分析 | 第93-101页 |
| ·干涉图模拟方法 | 第93-94页 |
| ·全框架算法流程仿真 | 第94-101页 |
| 第五章 数据处理系统的硬件实现 | 第101-122页 |
| ·硬件平台选择 | 第101-102页 |
| ·数据处理板卡设计 | 第102-105页 |
| ·处理算法 FPGA 实现模块设计 | 第105-111页 |
| ·NZPD 模块 | 第106页 |
| ·毛刺检测模块 | 第106-107页 |
| ·非线性校正模块 | 第107页 |
| ·FFT 模块 | 第107-108页 |
| ·相位对齐模块 | 第108-109页 |
| ·辐射定标模块 | 第109-111页 |
| ·光谱编码模块 | 第111页 |
| ·PCIE 总线数据接口 | 第111-115页 |
| ·PCIE 硬件逻辑设计 | 第111-112页 |
| ·PCIE 驱动及上位机程序 | 第112-115页 |
| ·实验测试与硬件实现误差分析 | 第115-120页 |
| ·一种面向空间应用的数据处理板卡设计[89,90] | 第120-122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2-1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4-131页 |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1-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