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肺炎(脾肺气虚证)--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5页 |
| 英文縮略词表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2页 |
| 第一部分 临床观察研究 | 第12-40页 |
| 1. 一般资料统计 | 第12页 |
| ·受试者来源 | 第12页 |
| ·受试者信息 | 第12页 |
| 2. 诊断标准 | 第12-13页 |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2页 |
| ·中医脾肺气虚证辩证诊断标准 | 第12-13页 |
| 3.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3-14页 |
| ·纳入标准 | 第13页 |
| ·排除标准 | 第13页 |
| ·脱落、中止及剔除标准 | 第13-14页 |
| 4. 临床试验研究 | 第14-17页 |
| ·试验设计方法 | 第14页 |
| ·病例分组方法 | 第14页 |
| ·盲法的要求及设计 | 第14-15页 |
| ·应急信件准备和破忙标准 | 第15页 |
| ·试验药物信息 | 第15-17页 |
| 5. 试验观察指标 | 第17-21页 |
| ·一般性观察指标 | 第17页 |
| ·疗效性指标 | 第17-18页 |
| ·安全性指标 | 第18页 |
| ·各观察指标评定标准 | 第18-20页 |
| ·疗效判定标准 | 第20页 |
| ·安全性评价标准 | 第20-21页 |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1页 |
| 6. 研究结果 | 第21-37页 |
| ·两组一般资料数据的可比性分析 | 第21-26页 |
| ·各治疗阶段两组临床症状比较 | 第26-31页 |
| ·各治疗阶段两组主要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 | 第31-32页 |
| ·两组治疗后胸部X线片或肺CT片疗效比较 | 第32页 |
| ·两组治疗后证候疗效比较 | 第32-33页 |
| ·两组治疗后症状疗效比较 | 第33页 |
| ·两组BMI比较 | 第33-34页 |
| ·两组呼吸功能分级情况比较 | 第34-35页 |
|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组间、组内比较 | 第35-37页 |
| 7. 试验药物安全性评价 | 第37-38页 |
| 8. 病程与疗效关系的探讨 | 第38页 |
| 9. BMI变化的探讨 | 第38页 |
| 10. 结果 | 第38-39页 |
| 11.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二部分 讨论 | 第40-53页 |
| 1. 慢性肺炎的中医研究 | 第40-43页 |
| 2. 机体免疫力与脾肺气虚证的关系 | 第43-44页 |
| 3. 培土生金法的立法依据 | 第44-45页 |
| 4. 沙白肺炎颗粒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与方解 | 第45-47页 |
| 5. 现代药理学研究 | 第47-51页 |
| 6. 典型病案举隅 | 第51-53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 慢性肺炎文献综述 | 第61-74页 |
| 1. 慢性肺炎的定义 | 第61-62页 |
| 2. 慢性肺炎的诱因及发病机理 | 第62-65页 |
| 3. 慢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影像学表现 | 第65-67页 |
| 4. 慢性肺炎的临床表现 | 第67-68页 |
| 5. 慢性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第68-69页 |
| 6. 慢性肺炎的治疗方法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 附件 | 第74-83页 |
| 附件一 | 第74-78页 |
| 附件二 | 第78-82页 |
| 附件三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