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件 | 第1-9页 |
| 摘要 | 第9-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引言 | 第13-15页 |
| 1 问题提出 | 第15-26页 |
| ·凝聚力的定义 | 第15-16页 |
| ·部队凝聚力 | 第16-20页 |
| ·部队凝聚力概念 | 第16-17页 |
| ·部队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 ·成员的相似性 | 第17页 |
| ·团队领导 | 第17-18页 |
| ·外部竞争和威胁 | 第18页 |
| ·团队的规模 | 第18页 |
| ·入队的难易程度 | 第18页 |
| ·部队凝聚力的作用 | 第18-20页 |
| ·凝聚力和从众压力 | 第18-19页 |
| ·凝聚力与情感调节 | 第19页 |
| ·凝聚力与满意感 | 第19页 |
| ·凝聚力和绩效 | 第19-20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1-22页 |
|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本研究构想 | 第22-25页 |
|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2-25页 |
| ·部队凝聚力测量工具的缺乏 | 第22-23页 |
| ·文化差异 | 第23页 |
| ·对部队凝聚力缺乏系统的研究 | 第23-25页 |
| ·研究构想 | 第25页 |
| ·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 ·实践意义 | 第25页 |
| ·理论意义 | 第25-26页 |
| 2 凝聚力量表的修订 | 第26-31页 |
|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 ·被试 | 第26页 |
| ·研究工具 | 第26-27页 |
| ·数据处理 | 第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28页 |
| ·项目分析 | 第27-28页 |
| ·信度分析 | 第28页 |
| ·效度分析 | 第28页 |
| ·内容效度 | 第28页 |
| ·结构效度 | 第28页 |
| ·小结 | 第28-31页 |
| 3 我国陆军部队凝聚力的人口学特点及其中介效应 | 第31-53页 |
| ·研究内容 | 第31页 |
| ·研究工具 | 第31-32页 |
| ·研究假设 | 第32-33页 |
| ·数据分析 | 第3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3-42页 |
| ·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33-34页 |
| ·我国陆军士兵压力感、凝聚力、幸福感、认同感、疏离感以及战斗准备性的民族差异 | 第34-35页 |
| ·我国陆军士兵压力感、凝聚力、幸福感、认同感、疏离感以及战斗准备性的文化程度差异 | 第35-37页 |
| ·我国陆军士兵压力感、凝聚力、幸福感、认同感、疏离感以及战斗准备性的服役时间差异 | 第37-40页 |
| ·我国陆军士兵压力感、凝聚力、幸福感、认同感、疏离感以及战斗准备性的军衔差异 | 第40-42页 |
| ·陆军部队凝聚力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42-47页 |
| ·压力对结果变量(幸福感、疏离感、认同感和战斗准备性)的回归分析 | 第42-44页 |
| ·凝聚力对压力的回归分析 | 第44页 |
| ·结果变量对凝聚力回归分析 | 第44-45页 |
| ·凝聚力对压力与幸福感、认同感、战斗准备性以及疏离感的中介作用 | 第45-47页 |
| ·讨论 | 第47-53页 |
| 4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与结论 | 第53-54页 |
| 5 建议 | 第54-57页 |
| ·压力调节与管理 | 第54-55页 |
| ·改变对压力的认知 | 第54页 |
| ·妥善处理军人的切身利益 | 第54-55页 |
| ·提升陆军士兵的自我效能感 | 第55页 |
| ·提高部队凝聚力 | 第55-57页 |
| ·部队军官要提升自身素质,建立和谐的上下级关系,树立正确、平等的爱兵观 | 第55页 |
| ·建立良好的战友关系 | 第55-57页 |
| 6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 附录 | 第66-74页 |
| 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