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密摄密录制度之构建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一章 密摄密录的基本理论 | 第9-20页 |
| 第一节 密摄密录的涵义 | 第9-11页 |
| 一、 刑事摄影与刑事摄像的界说 | 第9-10页 |
| 二、 密摄密录的称谓界定 | 第10页 |
| 三、 密摄密录的内涵分析 | 第10-11页 |
| 第二节 密摄密录的特征 | 第11-16页 |
| 一、 秘密性 | 第11-12页 |
| 二、 侵权性 | 第12-14页 |
| 三、 强制性 | 第14-15页 |
| 四、 技术性 | 第15-16页 |
| 第三节 密摄密录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16-20页 |
| 一、 密摄密录与偷拍偷录 | 第16-17页 |
| 二、 密摄密录与监听 | 第17-18页 |
| 三、 密摄密录与视频监控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域外密摄密录的比较法考察 | 第20-38页 |
| 第一节 密摄密录的域外规制 | 第20-32页 |
| 一、 大陆法系国家密摄密录之规制 | 第20-25页 |
| 二、 英美法系国家或地区密摄密录之规制 | 第25-32页 |
| 第二节 域外密摄密录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32-38页 |
| 一、 密摄密录的立法模式 | 第32-33页 |
| 二、 密摄密录的适用条件 | 第33-34页 |
| 三、 密摄密录的适用对象 | 第34-35页 |
| 四、 密摄密录的授权机制 | 第35-36页 |
| 五、 密摄密录的执行规范 | 第36-38页 |
| 第三章 我国密摄密录的实践考究 | 第38-42页 |
| 第一节 我国密摄密录的实践现状 | 第38-40页 |
| 一、 密摄密录的实践案例 | 第38-39页 |
| 二、 我国密摄密录实践状况的分析 | 第39-40页 |
| 第二节 我国密摄密录的实践问题 | 第40-42页 |
| 一、 密摄密录的适用不受程序规制 | 第40页 |
| 二、 密摄密录缺乏监督机制 | 第40-41页 |
| 三、 相对人缺乏救济途径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我国密摄密录制度构建的具体构想 | 第42-55页 |
| 第一节 技术侦查措施法律规制现状及分析 | 第42-45页 |
| 一、 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律规制现状 | 第42-44页 |
| 二、 对技术侦查措施法律规制的分析 | 第44-45页 |
| 第二节 确立密摄密录制度的原则 | 第45-47页 |
| 一、 比例原则之构建 | 第45-46页 |
| 二、 令状原则之明确 | 第46-47页 |
| 三、 救济原则之确立 | 第47页 |
| 第三节 密摄密录的法律规制 | 第47-55页 |
| 一、 明确密摄密录的法律授权 | 第47-48页 |
| 二、 构建密摄密录的授权机制 | 第48页 |
| 三、 规制密摄密录的案件范围 | 第48-49页 |
| 四、 确定密摄密录的法定期限 | 第49-50页 |
| 五、 设立密摄密录的救济机制 | 第50-52页 |
| 六、 密摄密录所获证据材料的适用问题 | 第52-55页 |
| 后记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