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顺矿西山窑组煤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西北侏罗纪煤研究现状 | 第14页 |
·研究内容和工作量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7-21页 |
·矿区概况及自然地理 | 第17-18页 |
·地质背景 | 第18-20页 |
·构造 | 第18页 |
·地层 | 第18-19页 |
·含煤地层 | 第19-20页 |
·沉积环境 | 第20页 |
·煤质 | 第20-21页 |
第3章 样品与实验方法 | 第21-26页 |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 第21-22页 |
·样品测试 | 第22-26页 |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 | 第22页 |
·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 | 第22页 |
·显微镜测试 | 第22-23页 |
·X 射线衍射测试(XRD) | 第23页 |
·有机质抽提及族组分分离 | 第23-25页 |
·气相色谱及质谱分析 | 第25-26页 |
第4章 煤岩特征及煤相特征 | 第26-41页 |
·宏观煤岩特征 | 第26页 |
·显微煤岩特征 | 第26-36页 |
·有机显微组分特征 | 第26-33页 |
·无机显微组分特征 | 第33-36页 |
·煤相特征 | 第36-40页 |
·煤相划分参数 | 第36-37页 |
·煤相特征 | 第37-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煤中伴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41-61页 |
·常量元素特征 | 第41-44页 |
·常量元素的含量特征 | 第41-42页 |
·常量元素的分布特征 | 第42-43页 |
·常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43-44页 |
·微量元素的特征 | 第44-52页 |
·微量元素含量特征 | 第44-48页 |
·不同煤层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 | 第48-50页 |
·同一煤层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 | 第50-51页 |
·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51-52页 |
·稀土元素的特征 | 第52-60页 |
·稀土元素的含量特征 | 第53-54页 |
·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54-56页 |
·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 | 第56-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煤中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 | 第61-68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61-64页 |
·微量元素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61-62页 |
·微量元素与灰分和显微组分的相关性分析 | 第62-64页 |
·聚类分析 | 第64-66页 |
·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7章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 第68-77页 |
·煤中可溶有机质及族组成特征 | 第68-69页 |
·饱和烃特征 | 第69-72页 |
·正构烷烃 | 第69-72页 |
·类异戊二烯烃 | 第72页 |
·芳香烃特征 | 第72-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与认识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附录 | 第86-89页 |
作者简介 | 第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