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炮制、制剂论文--剂型论文

苦参碱结肠缓释微丸的制备及其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第8-13页
前言第13-16页
第一章 苦参碱结肠缓释微丸的制备与含量测定第16-34页
 材料与方法第16-23页
  1. 仪器与试剂第16-17页
   ·仪器第16-17页
   ·试剂和药品第17页
  2. 方法第17-23页
   ·苦参碱 UV 测定方法的建立第17-19页
   ·苦参碱结肠缓释微丸的制备第19-22页
   ·苦参碱结肠缓释微丸中苦参碱的含量测定第22-23页
 结果第23-30页
  1. 苦参碱 UV 测定方法的建立第23-26页
   ·检测波长的选择第23页
   ·标准曲线第23-24页
   ·精密度与加样回收率第24-25页
   ·稳定性试验第25-26页
  2. 苦参碱结肠缓释微丸的制备第26-29页
   ·苦参碱载药丸芯的制备第26-27页
   ·隔离衣层的包衣第27-29页
   ·外包衣层的包衣第29页
  3. 苦参碱结肠缓释微丸中苦参碱的含量测定第29-30页
 讨论第30-33页
  1. 苦参碱的理化性质第30页
  2. UV 测定方法的建立第30页
  3. 苦参碱结肠缓释微丸的制备第30-32页
  4. 苦参碱结肠缓释微丸的含量测定第32-33页
 小结第33-34页
第二章 苦参碱结肠缓释微丸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第34-49页
 材料与方法第34-39页
  1. 材料与试剂第34-35页
   ·仪器第34页
   ·药品和试剂第34-35页
   ·实验动物第35页
  2. 方法第35-39页
   ·LC-MS/MS 测定苦参碱血浆药物浓度方法的建立第35-38页
   ·体内药动学研究第38-39页
 结果第39-44页
  1. LC-MS/MS 测定苦参碱血浆药物浓度方法的建立第39-42页
   ·方法专属性第39-40页
   ·标准曲线与定量下限第40页
   ·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第40-41页
   ·精密度和准确度第41-42页
  2. 体内药动学研究第42-44页
 讨论第44-48页
  1. LC-MS/MS 分析方法的建立第44-46页
  2. 体内药动学研究第46-48页
 小结第48-49页
总结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文献综述第54-66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62-66页
致谢第66-6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7-69页
个人简历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棒锤非生物碱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及其对T细胞抑制作用的初步筛选
下一篇:苦参碱调控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抑制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肥厚的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