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7页 |
·VOCs简介 | 第10-12页 |
·橡胶工业苯乙烯排放现状 | 第12-13页 |
·VOCs的主要治理技术 | 第13-18页 |
·吸收法 | 第13页 |
·吸附法 | 第13-14页 |
·冷凝法 | 第14-15页 |
·膜分离法 | 第15页 |
·热破坏法 | 第15-17页 |
·生物法 | 第17-18页 |
·电晕法 | 第18页 |
·光分解法 | 第18页 |
·低温催化燃烧催化剂 | 第18-23页 |
·贵金属催化剂 | 第18-19页 |
·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第19-21页 |
·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第21-23页 |
·催化剂载体 | 第23-24页 |
·金属氧化物颗粒载体 | 第23-24页 |
·分子筛载体 | 第24页 |
·整体蜂窝状载体 | 第24页 |
·课题研究背景、目标及内容 | 第24-27页 |
·研究背景 | 第24-25页 |
·研究目标 | 第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31页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7-28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8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8-29页 |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28-29页 |
·氮气物理吸附(BET) | 第29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9页 |
·苯乙烯废气催化燃烧性能评价 | 第29-30页 |
·催化剂的评价指标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催化剂载体选择及制备方法的优化 | 第31-37页 |
·实验部分 | 第31-33页 |
·苯乙烯浓度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1-32页 |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32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2页 |
·无负载空白试验 | 第32-33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36页 |
·催化剂载体的优化选择 | 第33-34页 |
·催化剂制备方法的优化 | 第34-35页 |
·催化剂载体的表征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VOx/TiO_2及改性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燃烧性能的研究 | 第37-48页 |
·VOx/T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燃烧性能的研究 | 第37-41页 |
·活性组分负载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37-39页 |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优化条件下苯乙烯的起燃温度 | 第40-41页 |
·助催化剂的优化选择 | 第41页 |
·VOx-Ce O2/T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燃烧性能的研究 | 第41-44页 |
·CeO_2含量的优化 | 第41-43页 |
·VOx-Ce O2/TiO_2催化剂焙烧温度的优化 | 第43-44页 |
·VOx-Ce O2/TiO_2催化剂的持久性实验 | 第44-45页 |
·VOx/TiO_2及改性催化剂微观形貌的变化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MnOx/TiO_2及改性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燃烧性能的研究 | 第48-60页 |
·MnOx/TiO_2和VOx/TiO_2催化剂的对比研究 | 第48-49页 |
·MnOx/T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燃烧性能的研究 | 第49-53页 |
·活性组分负载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9-51页 |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优化条件下苯乙烯的起燃温度 | 第52-53页 |
·MnOx-CeO_2/T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燃烧性能的研究 | 第53-57页 |
·CeO_2含量的优化 | 第53-56页 |
·MnOx-CeO_2/TiO_2催化剂焙烧温度的优化 | 第56-57页 |
·MnOx-CeO_2/TiO_2催化剂的持久性实验 | 第57-58页 |
·MnOx/TiO_2及改性催化剂微观形貌的变化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苯乙烯催化燃烧过程分析及作用机理 | 第60-63页 |
·TiO_2载体效应对于催化燃烧过程的影响 | 第60-61页 |
·苯乙烯催化燃烧反应机理研究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建议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附录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