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尔特油田兴安岭油层沉积微相模式与单砂体精细表征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扇三角洲模式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储层砂体表征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精细地层储层划分对比研究 | 第16页 |
·沉积微相模式研究 | 第16页 |
·单扇体及单砂体的精细刻画研究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8页 |
·可能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苏德尔特工区地质概况 | 第20-25页 |
·工区地理位置 | 第20-21页 |
·区域地质特征 | 第21-24页 |
·构造特征 | 第21-22页 |
·地层特征 | 第22-23页 |
·沉积特征 | 第23-24页 |
·勘探开发现状 | 第24-25页 |
第三章 苏德尔特研究区地层划分及对比 | 第25-40页 |
·研究区地层对比研究思路 | 第25-26页 |
·区域地层概念特征 | 第26-27页 |
·研究区沉积标志层体系 | 第27-36页 |
·标志层类型及特征 | 第27-31页 |
·标志层体系划分 | 第31-35页 |
·标志层展布特征 | 第35-36页 |
·等时地层格架研究 | 第36-40页 |
·等时地层单元的划分对比 | 第36-38页 |
·等时地层单元划分对比方案 | 第38-40页 |
第四章 苏德尔特地区沉积模式研究 | 第40-81页 |
·区域沉积背景 | 第40页 |
·研究区物源体系综合分析 | 第40-44页 |
·古地貌格局分析 | 第41-42页 |
·重矿物分布特征分析 | 第42页 |
·地层发育及砂体展布特征分析 | 第42-43页 |
·沉积相变趋势与微相组合关系分析 | 第43-44页 |
·沉积相标志 | 第44-51页 |
·岩性特征 | 第44-45页 |
·泥岩颜色 | 第45页 |
·粒度结构特征 | 第45-47页 |
·沉积构造特征 | 第47-50页 |
·测井响应特征 | 第50-51页 |
·扇三角洲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 | 第51-61页 |
·滦平扇三角洲野外露头沉积特征 | 第51-52页 |
·苏德尔特研究区微相类型及特征 | 第52-61页 |
·扇三角洲沉积相分布研究 | 第61-74页 |
·单井相分析 | 第61-67页 |
·沉积相剖面特征 | 第67-70页 |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 第70-74页 |
·研究区相模式建立及与典型露头模型类比 | 第74-81页 |
·滦平湖盆露头扇三角洲沉积模式 | 第75-78页 |
·苏德尔特研究区沉积模式 | 第78-81页 |
第五章 苏德尔特地区单扇体及单砂体精细刻画 | 第81-121页 |
·单扇体、单砂体的层次划分 | 第81-84页 |
·储层层次分析 | 第81页 |
·研究区扇三角洲前缘储层层次划分 | 第81-84页 |
·单扇体特征识别 | 第84-92页 |
·单扇体垂向期次划分 | 第84-86页 |
·单扇体侧向边界识别 | 第86-89页 |
·单扇体平剖面综合判定 | 第89-92页 |
·研究区复杂扇体发育模式 | 第92-99页 |
·复杂扇体研究思路 | 第92-93页 |
·顺物源扇体发育模式 | 第93-95页 |
·切物源扇体发育模式 | 第95-99页 |
·单扇体空间分布模式 | 第99-101页 |
·单扇体演化特征 | 第101-102页 |
·单砂体特征识别 | 第102-109页 |
·单砂体垂向划分 | 第103-104页 |
·单砂体边界识别 | 第104-106页 |
·单砂体结构特征 | 第106-108页 |
·单砂体内部组合关系 | 第108-109页 |
·单砂体空间结构综合分析 | 第109-115页 |
·单砂体剖面结构综合分析 | 第110-113页 |
·单砂体平面结构综合分析 | 第113-115页 |
·单砂体定量分析 | 第115-121页 |
·成因单砂体定量参数选取 | 第115-117页 |
·成因单砂体定量分析 | 第117-121页 |
结论与认识 | 第121-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7页 |
致谢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