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富集细胞提取物中微量蛋白质及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特征蛋白质的分子印迹纳米粒子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4页
第一部分核-壳型蛋白质印迹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在分离富集天然微量蛋白质中的应用第14-10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4-56页
  第一节 分子印迹技术发展概况第14-28页
     ·分子印迹技术概念和发展第14-16页
     ·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和过程第16-17页
     ·分子印迹技术的优缺点第17页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第17-20页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第20-23页
     ·不同的印迹聚合物形式及应用第23-28页
  第二节 分子印迹纳米球和纳米凝胶第28-37页
     ·印迹纳米球的合成方法第29-34页
     ·印迹纳米球和纳米凝胶的应用第34-37页
     ·印迹纳米球未来趋势第37页
  第三节 蛋白质分子印迹第37-53页
     ·蛋白质分子印迹的识别机理第38-39页
     ·蛋白质分子印迹需考虑的因素第39-42页
     ·蛋白质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第42-50页
     ·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制备方法研究中被关注的问题第50-52页
     ·蛋白质分子印迹技术前景和趋势第52-53页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第53-54页
  第五节 本课题的指导思想第54-56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56-79页
  第一节 试剂与实验仪器第56-59页
     ·化学试剂第56页
     ·分子生物学试剂第56-58页
     ·实验仪器第58-59页
  第二节 缓冲液及贮存液的配制第59-65页
     ·细菌培养第59页
     ·融合蛋白的表达及提取第59-60页
     ·凝血因子Xa对融合蛋白的裂解第60页
     ·猪肝脏中细胞提取物及内质网体提取物的提取第60-61页
     ·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吸附第61页
     ·BCA法测定蛋白质的浓度第61页
     ·三氯乙酸法沉淀蛋白质第61-62页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第62-63页
     ·银染法第63-64页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第64-65页
  第三节 实验方法第65-79页
     ·模板克隆蛋白质的诱导表达以及提纯第65-67页
     ·猪肝脏中细胞内质网体提取物的提取第67-69页
     ·辅助识别聚合物链(ARPCs)的制备与表征第69-71页
     ·二氧化硅纳米球载体的制备与修饰第71-72页
     ·核-壳型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第72-73页
     ·蛋白质印迹纳米粒子对目标蛋白的吸附第73-74页
     ·目标蛋白质的检测第74-79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9-99页
  第一节 目标蛋白质的提取结果第79-81页
     ·融合蛋白的表达及鉴定第79-80页
     ·目的蛋白的大量提取第80-81页
  第二节 辅助识别聚合物链库(ARPCs)的构建第81-85页
     ·辅助识别聚合物链的设计第81-82页
     ·辅助识别聚合物链的制备第82-83页
     ·辅助识别聚合物链的表征第83-85页
  第三节 牛血清蛋白(BSA)印迹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85-88页
     ·BSA印迹纳米球的表征第85-86页
     ·BSA印迹纳米球对BSA的吸附第86-88页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印迹纳米粒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88-99页
     ·BiP印迹纳米粒子的表征第88-92页
     ·BiP印迹纳米球对克隆蛋白BiP的吸附第92-96页
     ·BiP印迹纳米球对内质网提取物中天然BiP的吸附第96-99页
 第四章 第一部分小结第99-100页
第二部分 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特征蛋白质的分子印迹纳米粒子的研究第100-147页
 第五章 前言第100-108页
  第一节 生物中的识别分子第100-103页
     ·受体第100页
     ·酶第100-101页
     ·抗体第101-102页
     ·适配体第102-103页
  第二节 ErbB2蛋白第103-108页
     ·ErbB蛋白家族第103-104页
     ·ErbB2蛋白第104-108页
 第六章 实验设计第108-113页
  第一节 指导思想第108-109页
  第二节 实验过程设计第109-113页
     ·模板多肽的选择—ErbB2胞外区多肽第109-111页
     ·印迹过程第111-113页
 第七章 实验部分第113-123页
  第一节 试剂与实验仪器第113-115页
     ·实验试剂第113页
     ·实验仪器第113-114页
     ·缓冲溶液的制备第114-115页
  第二节 实验方法第115-123页
     ·溶液中壳聚糖-聚丙烯酸纳米微球的合成第115页
     ·玻璃片表面多肽的印迹和检测第115-119页
     ·其它印迹方法的尝试第119-123页
 第八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23-145页
  第一节 溶液中壳聚糖-聚丙烯酸纳米微球的合成第123-125页
     ·加热引发CS-PAA微球的合成第123-124页
     ·氧化还原引发CS-PAA微球的合成第124-125页
  第二节 玻璃片表面模板多肽的固定与印迹第125-137页
     ·玻璃片表面模板多肽的固定及反应条件的选择第125-130页
     ·玻片表面合成CS-PAA印迹纳米粒子第130-133页
     ·荧光标记印迹纳米粒子第133-135页
     ·荧光印迹纳米粒对PVDF膜上目标多肽的识别与检测第135-137页
  第三节 其它印迹方法的尝试第137-145页
     ·玻璃微珠表面分子印迹纳米粒子的研究第137-139页
     ·玻璃片表面使用多单体的分子印迹纳米粒子的合成第139-145页
 第九章 第二部分小结第145-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61页
致谢第161-162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倍半萜类天然产物(±)-Omphadiol、(±)-Pyxidatol C、(+)-Leptographiol和(+)-Isoleptographiol的全合成
下一篇:免疫算法辅助GC-MS对多组分样品重叠信号的快速分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