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3页 |
| 2 装置艺术介入城市公共环境的价值论证 | 第13-26页 |
| ·装置艺术介入城市公共环境的基础条件 | 第13-21页 |
| ·装置艺术的特征及其社会属性 | 第13-15页 |
| ·装置艺术与大众审美 | 第15-16页 |
| ·装置艺术的人文精神 | 第16-17页 |
| ·装置艺术的自然观 | 第17-18页 |
| ·装置艺术本土特征的体现与运用 | 第18-20页 |
| ·装置艺术在城市公共环境中的价值取向 | 第20-21页 |
| ·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与装置艺术理念互融 | 第21-23页 |
| ·装置艺术与环境设计的巧合 | 第21-22页 |
| ·园林、建筑与装置 | 第22-23页 |
| ·装置艺术与知觉现象 | 第23-26页 |
| 3 装置艺术在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中的创作理念探析 | 第26-39页 |
| ·现成品的艺术拼置——由“景观装置”到“装置景观” | 第26-28页 |
| ·装置意的观念性强调——环境设计场所精神的弥漫 | 第28-31页 |
| ·废旧现成品的再利用——一场有益的生态实践 | 第31-34页 |
| ·装置艺术的互动属性运用——“看不见的手” | 第34-36页 |
| ·装置艺术门类的汇聚与搭配——“五感的觉醒” | 第36-39页 |
| 4 装置艺术创作在城市公共环境中的创作实践探究 | 第39-53页 |
| ·环境装置与空间的关系 | 第39-41页 |
| ·装置艺术作现代雕塑语言的转换 | 第41-42页 |
| ·装置艺术作品在城市公共环境中的应用 | 第42-53页 |
| ·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与装置艺术实践共生 | 第42-49页 |
| ·临时性装置的应用 | 第44-46页 |
| ·永久性装置的应用 | 第46-49页 |
| ·装置艺术在城市公共环境中的应用原则 | 第49-53页 |
| ·生态前提 | 第49-50页 |
| ·共鸣原则 | 第50-51页 |
| ·共美原则 | 第51页 |
| ·互补原则 | 第51-52页 |
| ·互透原则 | 第52页 |
| ·互动原则 | 第52-53页 |
| 5 装置艺术在城市公共环境中的应用前景 | 第53-61页 |
| ·装置艺术在城市公共环境应用前景分析 | 第53-58页 |
| ·应用效益与模式 | 第53-55页 |
| ·应用效益 | 第53-54页 |
| ·应用模式 | 第54-55页 |
| ·本土化装置的探索应用 | 第55-58页 |
| ·警觉变质的结合体 | 第58-61页 |
| 6 结语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个人简介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