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 ·概述 | 第10页 |
| ·生物矿化 | 第10-13页 |
| ·生物矿化的概述 | 第10-11页 |
| ·生物矿化的一般作用原理 | 第11页 |
| ·生物矿化中的有机基质 | 第11-12页 |
| ·生物矿化的四个阶段 | 第12-13页 |
| ·生物矿化的研究方向及现状 | 第13-14页 |
| ·生物矿物的形貌、结构的研究 | 第13页 |
| ·生物矿化的机理研究 | 第13-14页 |
| ·仿生物矿化材料的设计与合成 | 第14页 |
| ·二氧化硅的模拟生物矿化的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9-20页 |
| ·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21-25页 |
| 第二章 各物理化学因素对多肽介导下硅形貌的影响 | 第25-40页 |
| ·概述 | 第25页 |
| ·实验部分 | 第25-27页 |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5-26页 |
| ·实验试剂的制备 | 第26-27页 |
| ·制备二氧化硅纳米材料 | 第27页 |
| ·本章实验流程图 | 第2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5页 |
| ·多肽的介导作用 | 第28页 |
| ·多肽分子量对硅材料形貌的影响 | 第28-29页 |
| ·多聚赖氨酸与硅酸溶液的摩尔质量比对硅材料形貌的影响 | 第29-31页 |
| ·反应体系pH值对硅材料形貌的调控 | 第31-32页 |
| ·缓冲溶液对硅材料形貌的影响 | 第32-33页 |
| ·X射线能谱分析 | 第33-34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4-35页 |
| ·结论 | 第35-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 第三章 仿生合成二氧化硅空心球及其矿化过程研究 | 第40-54页 |
| ·概述 | 第40页 |
| ·实验部分 | 第40-42页 |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40-41页 |
| ·样品制备 | 第41页 |
| ·样品表征 | 第41-4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9页 |
| ·仿生合成二氧化硅空心球及矿化过程分析 | 第42-45页 |
|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原位观察二氧化硅空心球生长过程 | 第45-49页 |
| ·热失重分析 | 第49页 |
| ·结论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第四章 原子力显微镜原位跟踪多肽介导下硅的矿化过程 | 第54-67页 |
| ·概述 | 第54页 |
| ·原子力显微镜 | 第54-58页 |
| ·原子力显微镜简介 | 第54页 |
| ·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 第54-56页 |
| ·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模式 | 第56-57页 |
| ·液相条件下采集原子力显微镜图的注意事项 | 第57-58页 |
| ·实验部分 | 第58-59页 |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58页 |
| ·实验部分 | 第58-59页 |
| ·本章实验流程图 | 第5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3页 |
| ·原子力显微镜(AFM)原位跟踪多肽介导硅的矿化过程 | 第59-61页 |
| ·多肽形貌对硅形貌的影响 | 第61-63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第五章 机理讨论 | 第67-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
| 第六章 结论及工作展望 | 第72-74页 |
| ·结论 | 第72页 |
|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72-73页 |
| ·工作展望 | 第73-74页 |
| 硕士期间的工作成果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