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四河入海》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書影第7-10页
绪论第10-19页
 一、《四河入海》及產生背景第10-13页
 二、《四河入海》研究述评第13-15页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第15-17页
 四、本论文的主要思路第17-19页
第一章 《四河入海》之成书第19-44页
 第一节 早期講坡师与蘇诗抄物第20-25页
  一、惟肖得嚴与《东坡诗抄》第20-21页
  二、太岳周崇与《翰苑遗芳》第21-23页
  三、江西龍派与《天马玉津沫》第23-25页
 第二节 《脞说》与《一韩聽书》的诞生第25-34页
  一、瑞溪周凰与《脞说》第25-29页
  二、桃源瑞仙与《一斡聽书》第29-34页
 第三节 蘇诗抄物的總结第34-41页
  一、萬里集九与《天下白》第34-39页
  二、笑雲清三与《四河入海》第39-41页
 结语第41-44页
第二章 《四河入海》的體例、特点和注释價值第44-64页
 第一节 《四河入海》的體例和特点第44-55页
 第二节 《四河入海》的註释價值第55-64页
  一、保存異文第55-57页
  二、订正舊注、舊抄第57-59页
  三、以内典考證名物第59-64页
第三章 《四河入海》的蘇诗阐释与批评第64-87页
 第一节 從政治角度说诗第65-76页
  一、物象類型第66-73页
  二、以史證诗第73-76页
 第二节 從禅僧本位说诗第76-81页
 第三节《四河入海》的蘇诗评点第81-87页
  一、诗格化的蘇诗评点第81-83页
  二、蘇诗的学習与被学習第83-87页
第四章 《四河入海》所引蘇轼著作考第87-126页
 第一节 蘇诗注本之分類注本第87-98页
 第二节 蘇诗注本之《施顧注蘇诗》第98-101页
 第三节 蘇诗注本之“次公本”第101-111页
  一、“次公本”之真伪第102-103页
  二、“次公本”之源流第103-106页
  三、《遗芳》所引次公注之價值第106-108页
  四、“次公本”在五山禅林之流传第108-111页
 第四节 《四河入海》中的蘇轼全集版本考述第111-123页
  一、《遗芳》所载“集本”第111-112页
  二、“东坡文集”第112-114页
  三、御制赞本第114页
  四、“东坡大全集”第114-116页
  五、“东坡外集”第116-118页
  六、“东坡別集”第118-123页
 结捂第123-126页
第五章 從《四河入海》之引书看五山漢学第126-156页
 第一节 经典新注的流入第126-134页
  一、新儒学与舊注解第126-132页
  二、老莊新注与“三教一致”第132-134页
 第二节 宋元史书、類书、诗话的流行第134-140页
  一、史书第135-137页
  二、類书第137-139页
  三、诗话(筆记)第139-140页
 第三节 文学典筢的燮遷第140-144页
  一、杜诗研究的兴盛第141-142页
  二、韩文解讀的热潮第142-144页
  三、蘇、黄的流行第144页
 第四节 《四河入海》所引汉籍的文化意义第144-149页
 第五节 《四河入海》所引珍稀漢籍考第149-156页
附录:《四河入海》所引漢籍书目第156-165页
参考文献第165-170页
後记第170-172页

论文共1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并购传闻反驳程度与澄清效果:来源诚实性的调节作用
下一篇:江苏省西部湖泊水环境现状及沉积物营养盐赋存与释放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