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和絮凝剂的分离纯化及特性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3页
   ·课题背景第12页
   ·絮凝剂概述第12-13页
   ·微生物絮凝剂第13-21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分类第13-14页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种类第14-15页
     ·影响微生物絮凝剂合成的因素第15-17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提取与纯化第17页
     ·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条件的研究第17-19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第19-20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20-21页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1-23页
     ·研究目的第21页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2章 絮凝剂产生菌的分离筛选第23-33页
   ·试验主要仪器、材料第23-25页
   ·试验所用培养基第25页
   ·试验方法第25-29页
     ·样品采集第25-26页
     ·样品预处理第26页
     ·菌种分离纯化第26页
     ·菌种初筛第26页
     ·菌种复筛第26-27页
     ·微生物絮凝剂在发酵液中分布第27页
     ·菌种分类第27-29页
   ·结果与分析第29-32页
     ·菌种分离第29页
     ·菌种初筛第29页
     ·菌种复筛第29-30页
     ·微生物絮凝剂在发酵液中分布第30-31页
     ·菌种分类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微生物絮凝剂发酵条件的优化第33-43页
   ·试验材料第33页
     ·试验菌种第33页
     ·试验药品及仪器第33页
     ·试验培养基第33页
   ·试验方法第33-35页
     ·菌体量的测定第33页
     ·不同碳源、氮源及浓度对 B31 产絮凝剂的影响第33-34页
     ·发酵时间对菌株 B31 产絮凝剂影响第34页
     ·温度对菌株 B31 产絮凝剂的影响第34页
     ·培养基初始 pH 值对菌株 B31 产絮凝剂的影响第34页
     ·不同接种量对菌株 B31 产絮凝剂影响第34-35页
     ·正交优化第35页
   ·结果与分析第35-41页
     ·菌株 B31 的生长曲线第35-36页
     ·不同碳源、氮源及浓度对 B31 产絮凝剂的影响第36-37页
     ·发酵时间对菌株 B31 产絮凝剂的影响第37-38页
     ·温度对菌株 B31 产絮凝剂的影响第38-39页
     ·培养基初始 pH 值对菌株 B31 产絮凝剂的影响第39页
     ·不同接种量对菌株 B31 产絮凝剂影响第39-40页
     ·正交试验结果第40-41页
     ·优化结果验证试验第41页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4章 絮凝剂提取制备及特性研究第43-58页
   ·试验材料与主要仪器第43页
     ·菌种来源第43页
     ·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第43页
   ·试验方法第43-48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热稳定性第43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提取第43-44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纯化第44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组成及性质研究第44-46页
     ·菌株 B31 所产絮凝剂的絮凝特性的研究第46-47页
     ·微生物絮凝剂对生活污水、洗车废水的絮凝作用第47-48页
   ·结果与分析第48-56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热稳定性第48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分离纯化第48-50页
     ·糖和蛋白质的呈色反应第50页
     ·紫外光谱分析第50-51页
     ·红外光谱分析第51-52页
     ·菌株 B31 所产絮凝剂的絮凝特性的研究第52-55页
     ·微生物絮凝剂对生活污水、洗车废水的絮凝效果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作者简介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洋动物实验信息保密存储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改进RNA二级结构聚类算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