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方法和结构 | 第14-15页 |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6-24页 |
·相关概念和理论回顾 | 第16-21页 |
·信任 | 第16-17页 |
·信任机制 | 第17页 |
·传统信任理论综述 | 第17-18页 |
·电子商务信任理论综述 | 第18-21页 |
·文献综述 | 第21-24页 |
·有关 P2P 网站运营模式分析的研究 | 第21-22页 |
·有关个人信息对 P2P 网络借贷行为影响的研究 | 第22页 |
·有关社会资本对 P2P 网络借贷行为影响的研究 | 第22页 |
·国内关于 P2P 借贷的研究情况 | 第22-24页 |
第3章 我国 P2P 网络借贷市场的需求分析 | 第24-28页 |
·我国民间资本量现状 | 第24-25页 |
·我国小额贷款的需求特征 | 第25-26页 |
·我国小额贷款的需求现状 | 第26-28页 |
第4章 P2P 网络借贷与传统商业银行小额贷款的比较研究 | 第28-39页 |
·传统商业银行小额贷款概述 | 第28-31页 |
·传统商业银行小额贷款的基本流程 | 第28页 |
·传统商业银行小额贷款的运营模式 | 第28-30页 |
·传统商业银行小额贷款的风险管理 | 第30-31页 |
·P2P 网络借贷概述 | 第31-36页 |
·P2P 网络借贷平台涵义 | 第31页 |
·P2P 网络借贷的特征 | 第31-32页 |
·P2P 网络借贷平台工作原理 | 第32-33页 |
·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营模式 | 第33-36页 |
·P2P 网络借贷平台相对于传统商业银行小额贷款比较优势 | 第36-39页 |
第5章 我国 P2P 网络借贷平台信任机制影响模型的构建 | 第39-56页 |
·我国 P2P 网络借贷平台发展现状 | 第39-43页 |
·P2P 网贷平台发展概况 | 第39-42页 |
·我国 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隐患 | 第42-43页 |
·模型的提出 | 第43-45页 |
·相关理论模型 | 第43-44页 |
·本研究模型 | 第44-45页 |
·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 第45-56页 |
·研究样本的选取 | 第45-46页 |
·变量的选择与度量 | 第46-49页 |
·实证方法介绍 | 第49-56页 |
第6章 实证分析过程 | 第56-76页 |
·对我国 P2P 网络借贷平台信任的因子分析 | 第56-62页 |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 第56页 |
·提取因子 | 第56-58页 |
·因子的命名解释 | 第58-59页 |
·我国 P2P 网络借贷平台信任综合得分及排名 | 第59-62页 |
·对模型的检验 | 第62页 |
·对我国 P2P 网络借贷平台信任的相关关系分析 | 第62-65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62-63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63-65页 |
·对 P2P 网络借贷平台信任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65-70页 |
·实证结果的归纳分析 | 第70-76页 |
·因子分析结果的归纳分析 | 第70-72页 |
·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的归纳分析 | 第72-74页 |
·相关建议 | 第74-7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