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9页 |
·气体脱硫 | 第14-17页 |
·天然气中硫化氢的成因 | 第14-16页 |
·水煤气中硫化氢的成因 | 第16页 |
·石油加工中硫化氢的成因 | 第16-17页 |
·硫化氢脱除方法现状 | 第17-19页 |
·干法脱硫 | 第17-19页 |
·湿法脱硫 | 第19页 |
·生物脱硫法 | 第19页 |
·油品脱色 | 第19-22页 |
·油品精制方法 | 第20-22页 |
·凹凸棒性能特点 | 第22-25页 |
·凹凸棒的矿藏分布 | 第22-23页 |
·凹凸棒结构及性质 | 第23-25页 |
·凹凸棒资源利用现状及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 第25-26页 |
·开发利用现状 | 第25页 |
·凹凸棒的发展趋势 | 第25-26页 |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6-29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6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27-29页 |
第2章 凹凸棒基纳米氧化铁脱硫剂的制备及脱除H_2S的研究 | 第29-38页 |
·引言 | 第29-30页 |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30页 |
·分析测试仪器 | 第30页 |
·脱硫剂的制备 | 第30页 |
·脱硫性能的评价 | 第30-31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37页 |
·脱硫剂制备最优工艺条件确定 | 第31-32页 |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脱硫剂的表征 | 第33-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凹凸棒基掺杂Ni的纳米MnO_2脱硫剂的制备及脱除H_2S的研究 | 第38-43页 |
·引言 | 第38页 |
·实验部分 | 第38-39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38-39页 |
·分析测试仪器 | 第39页 |
·脱硫剂的制备 | 第39页 |
·脱硫性能的评价 | 第39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9-42页 |
·脱硫剂制备最优工艺条件确定 | 第39-41页 |
·脱硫剂的表征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凹凸棒基离子液体脱硫剂的制备及脱除H_2S的研究 | 第43-48页 |
·引言 | 第43-44页 |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44页 |
·分析测试仪器 | 第44页 |
·脱硫剂的制备 | 第44页 |
·脱硫性能评价 | 第44-45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47页 |
·溴代正丁基吡啶的红外图普及分析 | 第45页 |
·不同脱硫剂的脱硫效果分析 | 第45-46页 |
·脱硫剂制备最优工艺条件确定 | 第46页 |
·脱硫剂的红外表征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凹凸棒脱色剂对油品的脱色研究 | 第48-60页 |
·凹凸棒脱色剂用于汽油馏分脱色的研究 | 第48-53页 |
·引言 | 第48页 |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9-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凹凸棒脱色剂用于轮胎油脱色的研究 | 第53-60页 |
·绪论 | 第53页 |
·实验部分 | 第53-54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