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起诉程序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7-10页
引言第10-11页
第1章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查起诉程序概述第11-19页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查起诉程序的含义和特点第12-14页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起诉应由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承办第13页
     ·审查起诉工作的全面性和细致性第13-14页
     ·严格限制强制措施的适用第14页
     ·区别对等的起诉政策第14页
   ·设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查起诉程序的必要性第14-16页
     ·有助于教育、挽救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第14-15页
     ·有助于解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增多的社会问题第15页
     ·符合国际上未成年人立法的发展趋势第15页
     ·有利于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发展和完善第15-16页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查起诉程序的适用原则第16-19页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第16-17页
     ·不得己提交审判原则第17页
     ·及时迅速原则第17页
     ·全面调查原则第17-19页
第2章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审查起诉程序中的诉讼权利及保障第19-25页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审查起诉程序中的诉讼权利第19-21页
     ·申请律师辩护权第19-20页
     ·查阅案卷权第20页
     ·获得会见的权利第20页
     ·向检察院提交辩护的权利第20-21页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保障的现状分析第21-22页
     ·立法观念的落后,未成年人的权利主体地位没有在法律中充分体现第21页
     ·法律的系统性不强,没有形成科学完备的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的法律体系第21-22页
     ·法律的可操作性不强第22页
     ·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的原则不完善第22页
     ·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不完善第22页
   ·强化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保障的建议第22-25页
     ·贯彻落实代理人到场制度第22-23页
     ·完善非刑罚处理制度第23页
     ·改革与完善缓诉制度第23-24页
     ·发展与前科消灭制度第24-25页
第3章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查起诉中的证据问题分析第25-35页
   ·社会调查报告的性质与运用第25-28页
     ·社会调查报告的性质第25-26页
     ·社会调查报告在审查起诉中的运用第26-28页
   ·品格证据的司法适用第28-33页
     ·品格证据的运用原则第28-29页
     ·品格证据的司法适用经验第29-30页
     ·品格证据的立法定位第30-31页
     ·构建我国未成年人审查起诉阶段品格证据适用规则的构想第31-33页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年龄证明的困境及消解第33-35页
     ·未成年人犯罪年龄证明的主要困境第33页
     ·未成年人犯罪年龄证明困境的消除第33-35页
第4章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问题探讨第35-47页
   ·未成年人犯罪附条件不起诉的概念及适用条件第35-36页
   ·未成年人犯罪附条件不起诉与相对不起诉的区别第36页
   ·未成年人犯罪附条件不起诉适用中所存在的问题第36-38页
     ·未成年人犯罪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条件过于苛刻第36-37页
     ·附条件不起诉的启动方式单一第37页
     ·对被害人一方合法权益的保护重视不够第37-38页
     ·附条件不起诉的附加条件缺乏针对性第38页
     ·检察机关实施附条件不起诉的裁量权得不到有效控制和监督第38页
     ·附条件不起诉的救济机制不够健全第38页
   ·未成年人犯罪附条件不起诉与相关制度的衔接问题第38-47页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与审查起诉中的和解第38-43页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与社区矫正制度第43-47页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
下一篇:公诉案件简易审判程序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