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符号说明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4-18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4-17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7-18页 |
第一部分 子宫颈病变组织血管生成情况及血管密度的分析 | 第18-34页 |
·对象和方法 | 第18-22页 |
·研究对象 | 第18-19页 |
·仪器实验方法 | 第19-21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21-22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22页 |
·结果 | 第22-26页 |
·子宫颈病变微血管密度 | 第22-23页 |
·VEGF蛋白在子宫颈病变中的表达 | 第23-24页 |
·VEGF蛋白表达与MVD的相关性 | 第24-26页 |
·讨论 | 第26-33页 |
·肿瘤的血管生成 | 第26-28页 |
·VEGF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 | 第28-31页 |
·微血管计数(MVD)与子宫颈病变及VEGF表达的的关系 | 第31-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二部分 rAAV-Es治疗人宫颈癌荷瘤裸鼠的体内试验研究 | 第34-5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4-40页 |
·材料来源 | 第34-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40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40页 |
·结果 | 第40-44页 |
·裸鼠移植瘤生长情况 | 第40-41页 |
·移植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化检测 | 第41页 |
·裸鼠血清中Endostain、VEGF浓度的ELISA检测 | 第41-42页 |
·rAAV-Es治疗后裸鼠其他器官的变化 | 第42-44页 |
·讨论 | 第44-54页 |
·宫颈癌Hela细胞移植瘤裸鼠模型的建立 | 第44-45页 |
·宫颈癌抗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 | 第45-53页 |
·rAAV-Es基因治疗对裸鼠全身重要脏器的影响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三部分 重组AAV-Es联合顺铂治疗人宫颈癌种植瘤的比较研究 | 第55-8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5-59页 |
·材料来源 | 第55-57页 |
·实验方法 | 第57-59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59页 |
·结果 | 第59-72页 |
·裸鼠一般情况的变化 | 第59-60页 |
·裸鼠肿瘤体积的变化 | 第60-62页 |
·治疗结束时荷瘤裸鼠肿瘤裸体积的变化 | 第62-63页 |
·裸鼠肿瘤的质量变化 | 第63-64页 |
·裸鼠肿瘤的变化 | 第64页 |
·裸鼠肿瘤中微血管密度(MVD)、VEGF、KDR、MMP-2的检测 | 第64-67页 |
·荷瘤裸鼠血液中Endostatin及VEGF表达 | 第67-69页 |
·PI3K在移植瘤中的表达 | 第69-70页 |
·重组腺相关病毒对裸鼠各重要脏器的影响 | 第70-72页 |
·讨论 | 第72-84页 |
·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在宫颈癌裸鼠模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72-76页 |
·PI3K信号通路在裸鼠移植瘤中的作用及经rAAV-Es治疗后的变化 | 第76-79页 |
·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与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联合作用 | 第79-84页 |
·小结 | 第84-85页 |
全文结论 | 第85-86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6-97页 |
综述 宫颈癌的血管生成和基因治疗 | 第97-106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103-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