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本文的特色及创新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产生的《论持久战》 | 第21-27页 |
|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 第23页 |
| ·《论持久战》的逻辑结构 | 第23-25页 |
| ·《论持久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论持久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 第27-40页 |
| ·《论持久战》的国情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第27-31页 |
| ·科学的判断中国的特殊国情是制定正确方针政策的首要条件 | 第28-30页 |
| ·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认识国情是制定正确方针政策的思想保证 | 第30-31页 |
| ·《论持久战》的系统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第31-36页 |
| ·把抗日战争作为一个大的客观系统是判断战争胜利的重要前提 | 第32-33页 |
| ·发展观点产生的动态原则是指导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 第33-34页 |
| ·用矛盾观点指导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 第34-36页 |
| ·《论持久战》的历史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第36-40页 |
| ·《论持久战》三个阶段的划分体现了历史发展趋势 | 第36-37页 |
|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推动力 | 第37-40页 |
| 第四章 《论持久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 第40-50页 |
| ·国情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 第40-44页 |
| ·科学的国情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的基础 | 第40-41页 |
| ·正确的认识国情能够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 第41-44页 |
| ·系统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 第44-47页 |
| ·树立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 | 第44-45页 |
| ·与时俱进的推进马克思主义 | 第45-46页 |
| ·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第46-47页 |
| ·历史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 第47-50页 |
| ·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 第47-48页 |
| ·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 第48-49页 |
|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推进政治参与有序扩大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