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内容简介 | 第10-11页 |
·论文研究框架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文献分析法 | 第11-12页 |
·实地调研法 | 第12页 |
·访谈调研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城市文化建设理论综述 | 第13-16页 |
·城市文化内涵 | 第13页 |
·城市文化特征 | 第13-15页 |
·城市文化建设的内涵与过程 | 第15-16页 |
·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差异化战略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巴彦淖尔市文化资源概述 | 第18-24页 |
·巴彦淖尔市概况 | 第18-19页 |
·巴彦淖尔市文化资源现状 | 第19-23页 |
·独具魅力的岩刻文化 | 第19-20页 |
·自由奔放的草原文化 | 第20-21页 |
·朴素的农耕文化 | 第21页 |
·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 第21-22页 |
·互相交融的移民文化 | 第22-23页 |
·巴彦淖尔市文化资源特征分析 | 第23-24页 |
·巴彦淖尔市文化资源在纵向时间上横贯古今 | 第23页 |
·巴彦淖尔市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多元性 | 第23页 |
·巴彦淖尔市文化资源的环境特性 | 第23-24页 |
第四章 巴彦淖尔市文化建设现状 | 第24-30页 |
·文化建设以政府为主导 | 第24页 |
·文化建设以河套文化为主题 | 第24-26页 |
·建筑是文化建设的主要表现方式 | 第26-28页 |
·河套公园的建设 | 第26页 |
·黄河湿地公园的建设 | 第26-27页 |
·黄河水利博物馆 | 第27-28页 |
·河套文博中心 | 第28页 |
·文化建设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 第28-30页 |
第五章 巴彦淖尔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0-35页 |
·城市精神缺乏差异化界定 | 第30页 |
·缺乏统筹全局的战略规划 | 第30-31页 |
·缺乏事前的统筹 | 第30-31页 |
·缺乏事后的反馈 | 第31页 |
·科学决策水平不高 | 第31页 |
·城市文化的推广力度不足 | 第31-32页 |
·传播手段单一 | 第31-32页 |
·运营模式简单 | 第32页 |
·未能引起市民的广泛互动 | 第32页 |
·政府的文化建设停留在物质层面 | 第32-33页 |
·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能力不足 | 第33-35页 |
·现代化技术运用少,技术支撑力度不够 | 第33页 |
·专业人员少 | 第33-34页 |
·文化后备力量弱,大学、科研机构少 | 第34页 |
·政府部门之间有效协调沟通能力差 | 第34页 |
·社会其他力量没有参与,资金支撑力度不够 | 第34-35页 |
第六章 巴彦淖尔市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 第35-43页 |
·精神层面 | 第35-37页 |
·提炼培育城市精神,增强城市精神的凝聚力 | 第35-36页 |
·创建巴彦淖尔市的差异化城市品牌 | 第36-37页 |
·制度层面 | 第37-40页 |
·注重进行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 | 第37页 |
·促进历史文化保护和合理开发 | 第37-38页 |
·政府树立营销理念,充分利用市场作用进行文化建设 | 第38-40页 |
·行为层面:发展文化事业,开拓文化产业 | 第40-41页 |
·物质层面:避免建设千城一面 | 第41页 |
·强化文化建设的能力 | 第41-43页 |
·运用现代化技术,提供技术支撑 | 第41-42页 |
·建设专业的队伍 | 第42页 |
·吸收社会资本和民间组织的参与 | 第42页 |
·加大科研、教育的投入力度 | 第42-4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