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企业绩效评价发展历程 | 第14-18页 |
·企业经济绩效评价 | 第18页 |
·企业环境绩效评价 | 第18-20页 |
·企业社会绩效评价 | 第20-22页 |
·企业碳绩效评价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4-31页 |
·低碳经济理论 | 第24-25页 |
·生态经济理论 | 第25-27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7-29页 |
·碳绩效理论 | 第29-31页 |
第四章 企业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1-42页 |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31-33页 |
·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 | 第31页 |
·系统性与层次性原则 | 第31页 |
·动态性与稳定性原则 | 第31-32页 |
·可测性与可比性原则 | 第32页 |
·全面性与简明性原则 | 第32页 |
·效率性与效益性原则 | 第32-33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 第33页 |
·评价指标的选取与解释 | 第33-42页 |
·财务维度指标 | 第35-36页 |
·客户维度指标 | 第36-37页 |
·内部业务流程维度指标 | 第37-38页 |
·学习与成长维度指标 | 第38-39页 |
·低碳发展维度指标 | 第39-42页 |
第五章 企业碳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42-46页 |
·平衡计分卡 | 第42-43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43-44页 |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 | 第44-45页 |
·三种方法的比较与结合 | 第45-46页 |
第六章 企业碳绩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6-56页 |
·构造层次分析结构 | 第46-47页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47-50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0-54页 |
·模型决策 | 第54-56页 |
第七章 案例分析 | 第56-62页 |
·案例背景 | 第56页 |
·案例分析 | 第56-62页 |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56-59页 |
·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企业碳绩效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评价 | 第59-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攻读硕士学到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