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旅游产业动态合作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 旅游产业动态合作机制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 | 第17-20页 |
·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旅游产业的界定 | 第17页 |
·旅游产业集群的界定 | 第17-18页 |
·旅游产业价值链的界定 | 第18页 |
·旅游产业动态合作机制的界定 | 第18页 |
·理论依据 | 第18-20页 |
·协同理论 | 第18-19页 |
·产业集聚理论 | 第19页 |
·规模经济理论 | 第19-20页 |
3 旅游产业动态合作的动力机制与基本模式 | 第20-28页 |
·旅游产业动态合作的行为主体 | 第20-22页 |
·政府 | 第20页 |
·旅游企业 | 第20-21页 |
·行业协会 | 第21页 |
·旅游市场 | 第21页 |
·行为主体间的相互关系 | 第21-22页 |
·旅游产业动态合作的动力机制 | 第22-25页 |
·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 第22-23页 |
·旅游产业价值链的外部效应 | 第23页 |
·旅游产业动态合作机制中的利益共赢导向 | 第23-25页 |
·旅游产业动态合作的基本模式 | 第25-28页 |
·合作模式的分类 | 第25页 |
·国外主要合作模式经验总结 | 第25-26页 |
·合作主体之间的关系模式构建 | 第26-28页 |
4 山东旅游产业合作现状及问题 | 第28-40页 |
·山东旅游产业合作现状 | 第28-39页 |
·相关政策及政策分析 | 第28-29页 |
·主要经济指标 | 第29-33页 |
·旅游产业主体发展现状 | 第33-39页 |
·山东旅游产业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9-40页 |
5 山东旅游产业动态合作机制建设 | 第40-48页 |
·山东旅游产业动态合作机制目标定位 | 第40页 |
·山东旅游产业动态合作机制建设的基本原则 | 第40-41页 |
·“政府—企业—旅游者”价值最大化 | 第40-41页 |
·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 第41页 |
·山东旅游产业价值链构建 | 第41-44页 |
·山东旅游产业价值链现状和问题 | 第41-42页 |
·山东旅游产业价值链整合系统图 | 第42-43页 |
·山东旅游产业价值链整合策略 | 第43-44页 |
·山东旅游产业动态合作路径 | 第44-48页 |
·合作的背景——经济的合作 | 第45-46页 |
·合作的动力源——共同的利益机制 | 第46页 |
·合作的推动力——政府的合作 | 第46-47页 |
·合作的基础——企业的合作 | 第47页 |
·合作的保障——交通和基础设施共建 | 第47-48页 |
6 山东旅游产业动态合作机制对策建议 | 第48-53页 |
·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 第48-49页 |
·优化营商环境 | 第48页 |
·优化政策环境 | 第48-49页 |
·优化舆论环境 | 第49页 |
·加速一体化进程 | 第49页 |
·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 | 第49-50页 |
·推进旅游专业化人才建设 | 第50-51页 |
·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 第51页 |
·增强旅游市场监管力度 | 第51-52页 |
·实现非盈利组织的协调作用 | 第52页 |
·倡导产学研合作 | 第52-53页 |
7 结论及展望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3页 |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项目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