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EP系统协调发展的预测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国际背景 | 第8-9页 |
·国内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4页 |
·可持续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粮食问题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其概念 | 第16-24页 |
·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可持续发展 | 第16页 |
·粮食 | 第16-17页 |
·粮食安全 | 第17页 |
·FEEEP | 第17-18页 |
·FEEEP 协调理论 | 第18-19页 |
·FEEEP 的由来 | 第18页 |
·FEEEP 的内涵 | 第18-19页 |
·系统动力学 | 第19-22页 |
·SD 的特点 | 第20-21页 |
·SD 建模的一般步骤 | 第21-22页 |
·FEEEP 系统的动力学特征 | 第22-23页 |
·综合性与整体性 | 第22页 |
·相关性与交叠性 | 第22页 |
·开放性与动态性 | 第22-23页 |
·可控性与反馈性 | 第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FEEEP 视角下粮食可持续发展现状 | 第24-31页 |
·我国粮食的供给现状 | 第24-28页 |
·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 | 第24-28页 |
·我国粮食的进口现状 | 第28页 |
·我国粮食的需求现状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FEEEP 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1-47页 |
·选取的主要指标 | 第31-33页 |
·反馈回路 | 第33-36页 |
·SD 结构模型图 | 第36页 |
·参数估计 | 第36-42页 |
·初始值的确定 | 第36页 |
·常数值的确定 | 第36-37页 |
·函数关系的确定 | 第37-42页 |
·表函数的确定 | 第42页 |
·系统动力学方程 | 第42-47页 |
第五章 FEEEP 系统 SD 仿真运算与检验 | 第47-54页 |
·模型的检验 | 第47-52页 |
·直观性检验 | 第47页 |
·运行检验 | 第47-49页 |
·历史检验 | 第49-52页 |
·结果预测与分析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