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评阅人名单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10页 |
| Abstract | 第10-1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8页 |
| 1. 抗生素和抗性基因概况 | 第18-21页 |
| 2. 抗生素在国内外的使用状况 | 第21-23页 |
| 3. 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来源及抗性基因(ARGs)的传播扩散 | 第23-26页 |
| ·抗生素的污染来源 | 第23-24页 |
| ·抗性基因的传播扩散 | 第24-26页 |
| 4. 主要的抗生素和抗性基因 | 第26-31页 |
| ·主要抗生素和抗性基因种类 | 第26-29页 |
| ·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 第29页 |
| ·微生物产生抗生素抗性的机理 | 第29-31页 |
| 5. 环境中抗生素残留和抗性基因的研究现状 | 第31-35页 |
| ·抗生素环境残留研究 | 第31-33页 |
|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研究现状 | 第33-35页 |
| 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35-38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8-52页 |
| 1.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 | 第38-39页 |
| ·采样点介绍 | 第38页 |
|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 | 第38-39页 |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9-52页 |
| ·试剂与材料 | 第39-40页 |
|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40页 |
| ·实验方法 | 第40-51页 |
| ·统计分析 | 第51-52页 |
| 第三章 垃圾转运填埋过程渗滤液中抗生素的变化研究 | 第52-77页 |
| 1. 前言 | 第52页 |
| 2. 实验结果 | 第52-71页 |
| ·磺胺类抗生素 | 第52-56页 |
| ·喹诺酮类抗生素 | 第56-58页 |
| ·四环素类抗生素 | 第58-61页 |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第61-64页 |
| ·氯霉素类抗生素 | 第64-66页 |
| ·五大类抗生素总量 | 第66-70页 |
| ·抗生素与重金属及水质的相关性 | 第70-71页 |
| 3. 讨论 | 第71-75页 |
| 4. 本章结论 | 第75-77页 |
| 第四章 垃圾转运填埋过程渗滤液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变化研究 | 第77-88页 |
| 1. 前言 | 第77-78页 |
| 2. 实验结果 | 第78-83页 |
| ·抗性基因(ARGs)的变化 | 第78-82页 |
| ·ARGs的影响因素 | 第82-83页 |
| 3. 讨论 | 第83-86页 |
| 4. 本章结论 | 第86-88页 |
| 第五章 渗滤液回灌垃圾反应器抗生素和ARGs的去除研究 | 第88-107页 |
| 1. 前言 | 第88-89页 |
| 2. 实验室反应器的构建 | 第89-90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90-103页 |
| ·老港塔式和卧式矿化床对抗生素和抗性基因的去除情况 | 第90-95页 |
| ·不同COD负荷 | 第95-99页 |
| ·厌氧和准好氧条件 | 第99-103页 |
| 4. 讨论 | 第103-106页 |
| 5. 本章结论 | 第106-107页 |
| 第六章 渗滤液中微生物群落构成与抗生素关系探讨 | 第107-120页 |
| 1. 前言 | 第107-108页 |
|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8-119页 |
| ·中转站和调节池渗滤液中的群落构成 | 第108-114页 |
| ·老港塔式和卧式矿化床进出水中的群落变化 | 第114-116页 |
| ·不同COD负荷下陈垃圾反应器中进出水群落变化 | 第116-119页 |
| 3. 本章结论 | 第119-120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0-125页 |
| 1. 结论 | 第120-124页 |
| ·垃圾渗滤液中抗生素的变化规律 | 第120-121页 |
| ·垃圾渗滤液中ARGs的变化规律 | 第121-123页 |
| ·老港垃圾填埋场原位陈过圾处理和小试陈垃圾生物反应器在不同条件下对抗生素和ARGs的去除效果 | 第123页 |
| ·渗滤液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 | 第123-124页 |
| 2. 展望 | 第124-1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5-135页 |
| 附录 | 第135-143页 |
| 附录A | 第135-136页 |
| 附录B | 第136-138页 |
| 附录C | 第138-140页 |
| 附录D | 第140-142页 |
| 附录E | 第142-143页 |
| 致谢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