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序言 | 第9-10页 |
一、案件简介及双方争议焦点 | 第10-14页 |
(一) 案件简介 | 第10-12页 |
(二) 案件争议焦点 | 第12-14页 |
1. 间接收购模式是否侵害了标的公司原股东的合法权益 | 第12-13页 |
2. “顶层协议”约定产生的“优先购买权”与我国公司法规定的“股权转让优先购买权”法律性质是否一致 | 第13页 |
3. 若被告SOHO中国证明自身对此特殊情况不知情,能否改变几个被告之间股权转让合同的性质 | 第13-14页 |
二、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概述 | 第14-24页 |
(一)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概念和性质 | 第14-16页 |
1. 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概念 | 第14-15页 |
2. 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性质 | 第15-16页 |
(二)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法理依据 | 第16-18页 |
(三) 世界各国及地区对股东优先购买权的立法现状 | 第18-24页 |
1. 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的国际立法模式 | 第19-22页 |
2. 我国关于股东优先购买权规定的历史发展沿革 | 第22-24页 |
三、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以及救济保护 | 第24-32页 |
(一) 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 | 第24-27页 |
1. 行使的主体 | 第24-25页 |
2. 行使的对象 | 第25页 |
3. 行使的实质条件 | 第25-26页 |
4. 行使的程序条件 | 第26-27页 |
(二) 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救济 | 第27-29页 |
1. 股东优先购买权的侵权认定 | 第27-28页 |
2. 侵犯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法律后果 | 第28-29页 |
(三) 关于股东优先购买权几个疑难问题的探究 | 第29-32页 |
1. 间接收购是否侵犯股东的优先购买权 | 第29-30页 |
2. 公司章程是否能够约束间接收购的模式 | 第30-31页 |
3. 侵犯股东优先购买权的买卖行为效力应该如何认定 | 第31-32页 |
四、完善我国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的思考和建议 | 第32-36页 |
(一) 赋予公司章程更高的优先地位,以保障有限责任公司的自治权 | 第32页 |
(二) 对“同等条件”的规定进行完善,明确其含义和标准 | 第32-34页 |
(三) 规定异议股东的购买条件,利用同意权实现对股权转让的限制 | 第34-35页 |
(四) 明确强制购买义务的履行期限和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期限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