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地下水与地表水交互作用的耦合模拟研究--以南水北调中线焦作段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地下水与河流耦合模拟研究现状第12-14页
     ·南水北调中线地下水污染现状第14页
   ·存在的问题第14-15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5-17页
     ·研究内容第15-16页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第17-38页
   ·自然地理概况第17-20页
     ·气象第18-19页
     ·水文第19-20页
   ·地形地貌第20-21页
   ·地层岩性第21-23页
   ·地质构造第23-24页
   ·区域水文地质第24-33页
     ·含水层组及其特征第24-25页
     ·地下水补、径、排特征第25-27页
     ·地下水动态特征第27-31页
     ·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第31-33页
   ·地下水资源及其富水特征第33-36页
     ·地下水资源概况第33页
     ·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第33-35页
     ·地下水富水特征第35-36页
   ·地下水污染现状第36-38页
     ·点状污染源第36页
     ·面状污染第36页
     ·污染途径第36-38页
第3章 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第38-52页
   ·概念模型第38-43页
     ·模型边界条件概化第39-40页
     ·含水层结构概化第40-41页
     ·均衡要素概化第41-43页
     ·水力特征第43页
   ·数学模型第43-44页
   ·地下水流模型的建立第44-50页
     ·模拟软件的选择第44-45页
     ·节点剖分第45-47页
     ·源汇项分析第47页
     ·水文地质参数分区第47-49页
     ·模型的识别第49-50页
   ·地下水均衡分析第50-52页
第4章 总干渠一维水流数值模拟第52-59页
   ·模拟软件的选择第52页
   ·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第52-53页
   ·一维水流模型的建立第53-58页
   ·总干渠水流模型结果与分析第58-59页
第5章 地下水与总干渠耦合溶质运移模型第59-73页
   ·地下水与总干渠耦合原理第59-60页
   ·概念模型第60页
   ·数学模型第60-61页
   ·初始浓度和模拟期的设定第61页
   ·溶质运移参数的设定第61-63页
   ·污染物现状预测与结果分析第63-73页
     ·氯化物现状模拟预测与结果分析第65-68页
     ·六价铬现状模拟预测与结果分析第68-70页
     ·硝酸盐氮现状模拟预测第70-73页
结论与建议第73-75页
 结论第73-74页
 建议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附录第79页
 个人简历第79页
 论文发表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铁去除环境中的三氯乙烯、六价铬和砷的研究
下一篇:工业废水中典型挥发性有机物的蒸发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