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电影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1950-1960)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3页 |
第一章 1950年代中苏电影文化交流 | 第13-26页 |
第一节 1950年代新中国的政治与文化 | 第13-17页 |
第二节 中苏电影文化交流及其渠道 | 第17-26页 |
一 合拍片 | 第18-20页 |
二 译介 | 第20-22页 |
三 人员往来 | 第22-26页 |
第二章 热映:苏联电影的全面影响 | 第26-49页 |
第一节 影院放映与电影周 | 第27-32页 |
第二节 类型特征与观众评论——以苏联电影周为例 | 第32-40页 |
第三节 苏联电影与新中国的“工农兵电影” | 第40-49页 |
一 创作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 第40-42页 |
二 电影主体——工农兵形象的塑造 | 第42-44页 |
三 艺术手法的借鉴 | 第44-49页 |
第三章 蔓延:流行文化中的苏联电影 | 第49-65页 |
第一节 经典台词与流行歌曲 | 第49-55页 |
第二节 连环画册与电影故事 | 第55-60页 |
第三节 苏联明星与时尚潮流 | 第60-65页 |
第四章 质疑与互动:中国电影对民族性的追求 | 第65-82页 |
第一节 中苏分歧与苏联电影的放映 | 第65-69页 |
第二节 认同危机——对苏联电影的批判 | 第69-74页 |
第三节 电影民族性的探索 | 第74-82页 |
结语 | 第82-85页 |
附录 | 第85-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