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文献资料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理论进程 | 第11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方法 | 第17-23页 |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 第17页 |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及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 | 第17-18页 |
·中国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 第18页 |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 | 第18-19页 |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 第19-23页 |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理论模型 | 第20-21页 |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缺陷 | 第21页 |
·国内外 EKC 实证研究的比较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河北省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现状 | 第23-29页 |
·河北省经济发展现状 | 第23-25页 |
·经济总量 | 第23-24页 |
·产业结构 | 第24-25页 |
·经济发展方式 | 第25页 |
·河北省环境质量现状 | 第25-29页 |
·大气质量状况 | 第26-27页 |
·水质量状况 | 第27-28页 |
·固体废弃物状况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河北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估计分析 | 第29-39页 |
·数据说明和模型构建 | 第29-30页 |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29-30页 |
·模型构建 | 第30页 |
·EKC 有效性检验 | 第30-33页 |
·平稳性检验 | 第31-32页 |
·协整检验 | 第32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32-33页 |
·回归结果与曲线拟合 | 第33-37页 |
·工业废气排放量 EKC | 第33-35页 |
·工业废水排放量 EKC | 第35-36页 |
·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 EKC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五章 河北省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协调性分析 | 第39-51页 |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39-44页 |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第39-40页 |
·指标体系构建及指标选取 | 第40页 |
·指标数据处理及计算方法 | 第40-43页 |
·评价方法及原理 | 第43-44页 |
·河北省经济与环境协调性的实证研究 | 第44-49页 |
·河北省经济与环境综合发展水平 | 第44-48页 |
·河北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计算 | 第48-49页 |
·河北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结果评价分析 | 第49-51页 |
第六章 河北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中的问题 | 第51-55页 |
·经济对环境资源有极强的依赖性 | 第51-52页 |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问题比较严重 | 第52-53页 |
·经济发展质量不高,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 第53-54页 |
·总体经济水平中等,环保意识相对偏弱 | 第54-55页 |
第七章 河北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 第55-61页 |
·加速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 第55-56页 |
·走资源节约化道路,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 第56-57页 |
·实施更加严格的污染物排放量标准 | 第57-58页 |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实现低碳经济 | 第58-59页 |
·加快沿海经济发展,带动全省经济开发开放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