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视野下的冯雪峰文学理论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1 冯雪峰文学理论的发展轨迹 | 第10-18页 |
·理论初期 | 第10-13页 |
·理论成熟期 | 第13-14页 |
·理论升华期 | 第14-18页 |
2 冯雪峰文学理论的现代性品质 | 第18-30页 |
·现代性理论界定 | 第18-19页 |
·冯雪峰文学理论的现代性理论构建 | 第19-25页 |
·强调文艺的大众化走向 | 第20-22页 |
·重视文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 第22-23页 |
·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 | 第23-25页 |
·文艺自律与他律的关系辩证 | 第25-30页 |
·“诗的纯境、艺术的高扬” | 第25-27页 |
·政治语境更迭中彰显理论个性 | 第27-28页 |
·在理论论争中辨明真理 | 第28-30页 |
3 冯雪峰文学理论的局限 | 第30-34页 |
·文艺的审美关注不足 | 第30-31页 |
·文艺自律观的局限 | 第31-32页 |
·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局限 | 第32-34页 |
4 冯雪峰文学理论对中国文艺理论的意义 | 第34-42页 |
·现实主义理论的中国化 | 第34-36页 |
·文学理论的实践意义 | 第36-42页 |
·文学对政治的意义 | 第36-37页 |
·文学理论的内部辩证关系 | 第37-39页 |
·文学发展模式 | 第39-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