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降水化学组成及特征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1 绪论 | 第9-22页 |
| ·酸雨的形成 | 第9页 |
| ·酸雨的来源 | 第9-10页 |
| ·酸雨的危害 | 第10-11页 |
| ·酸雨的影响因子 | 第11页 |
| ·酸雨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酸雨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 ·选题意义和研究思路 | 第18-22页 |
| ·选题意义 | 第19-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2-23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2-23页 |
| ·地理位置 | 第22页 |
| ·气候 | 第22页 |
| ·水环境 | 第22页 |
| ·土地资源 | 第22-23页 |
| ·人文经济概况 | 第23页 |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23-25页 |
| ·采样点布设 | 第24页 |
| ·样品采集 | 第24-25页 |
| ·样品预处理 | 第25页 |
| ·样品分析 | 第25-26页 |
| ·试剂 | 第25页 |
| ·测定项目与测定方法及仪器 | 第25-26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6-42页 |
| ·雨水pH值和电导率分析 | 第26页 |
| ·阴阳离子变化分析 | 第26-30页 |
| ·采样点致酸、致碱离子 | 第27-30页 |
| ·采样点其他离子组成 | 第30页 |
| ·聚类分析 | 第30-31页 |
| ·化学统计学分析 | 第31-33页 |
| ·富集因子 | 第31-32页 |
| ·端元贡献 | 第32-33页 |
| ·硫同位素分析 | 第33页 |
| ·气流后推轨迹 | 第33-42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2-44页 |
| ·结论 | 第42-43页 |
| ·未来工作及展望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