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RPC材料特性和研究现状 | 第16-24页 |
·RPC的材料性能 | 第16-18页 |
·RPC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8-24页 |
·RPC组合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收缩和徐变的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 | 第28-52页 |
·收缩的基本概念 | 第28页 |
·混凝土收缩的估算计算模型 | 第28-32页 |
·徐变的基本概念 | 第32页 |
·混凝土徐变的估算计算模型 | 第32-36页 |
·收缩和徐变的计算方法 | 第36-49页 |
·常应力和变应力作用下混凝土的应变 | 第37-39页 |
·徐变计算的初应变法 | 第39-42页 |
·应变增量解法公式推导 | 第42-48页 |
·收缩的计算方法 | 第48页 |
·中心受压构件徐变效应的的应力计算 | 第48-49页 |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三章 活性粉末混凝土普通混凝土叠合梁受弯性能研究 | 第52-72页 |
·研究思路 | 第52页 |
·模型梁设计 | 第52-59页 |
·模型梁尺寸 | 第52-53页 |
·叠合梁界限配筋率修正 | 第53-55页 |
·强度计算 | 第55-56页 |
·开裂时内力图和开裂弯矩计算 | 第56-59页 |
·叠合梁受弯全过程分析 | 第59-70页 |
·基本假定 | 第59页 |
·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59-63页 |
·弯矩-曲率计算原理及程序设计 | 第63-64页 |
·弯矩-曲率关系图分析 | 第64-66页 |
·不同配筋和RPC高度叠合梁弯矩-曲率关系图对比分析 | 第66-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四章 考虑收缩徐变效应的叠合梁ABAQUS有限元分析 | 第72-90页 |
·研究思路 | 第72页 |
·ABAQUS介绍 | 第72-77页 |
·概述 | 第72-74页 |
·用户子程序接口 | 第74-77页 |
·中心受压构件考虑徐变的的应力计算(ABAQUS验证) | 第77-80页 |
·叠合梁徐变收缩效应分析研究 | 第80-88页 |
·徐变度及徐变系数指数函数拟合 | 第80-82页 |
·子程序编制思路及相关讨论 | 第82-83页 |
·徐变收缩应力分析 | 第83-85页 |
·叠合梁长期挠度分析 | 第85-87页 |
·叠合梁长期刚度分析 | 第87页 |
·叠合梁开裂弯矩分析 | 第87-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五章 叠合梁收缩徐变影响因素研究 | 第90-98页 |
·影响叠合梁长期挠度的因素对比分析 | 第90-93页 |
·活性粉末混凝土高度变化 | 第90-91页 |
·混凝土强度等级变化 | 第91-92页 |
·配筋率影响情况 | 第92-93页 |
·设计中叠合梁长期变形预测方法优化应用 | 第93-96页 |
·长期变形预测优化方法 | 第93-94页 |
·多参数修正系数法初步探讨 | 第94-95页 |
·应用实例试算验证 | 第95-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2页 |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 第98-100页 |
·进一步研究内容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8页 |
附录 | 第108-116页 |
作者简介 | 第116-12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