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基于目标成分“敲出/敲入”的姜黄药效物质辨识与质量控制方法的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缩略词表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8页
 第一节 中药药效物质辨识及质量控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第13-17页
  1. 中药药效物质辨识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13-14页
  2. 现行的中药药效物质辨识模式及研究现状第14-16页
  3. 现行的中药质量控制标准的现状研究第16-17页
 第二节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第17-28页
  1. 基于目标成分"敲出/敲入"的中药药效物质辨识与质量控制模式的提出第17-18页
  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页
  3. 模式中药姜黄的选择依据第18-19页
  4. 姜黄的药效物质研究现状及质量控制研究概述第19-24页
  5. 本课题研究思路、方案与技术路线第24-28页
   ·课题研究整体思路图第25页
   ·研究方案第25-28页
第二章 中药姜黄样品收集及化学分析第28-45页
 第一节 姜黄素类化学成分含量研究第28-35页
   ·样品的收集与鉴定第28页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28-29页
     ·试验方法第29-32页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第32-35页
 第二节 姜黄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研究第35-43页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35页
   ·试验方法第35-37页
     ·化学指纹图谱的建立第37-38页
     ·姜黄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第38-41页
     ·分析与讨论第41-43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三章 基于"谱-效"关系研究的姜黄抗氧化药效物质初选第45-52页
     ·姜黄体内抗氧化物质初选第46-48页
     ·姜黄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典型相关分析第48-50页
     ·讨论第50-52页
第四章 基于目标成分"敲出"的姜黄抗氧化药效物质辨识第52-67页
 第一节 姜黄"敲出"样品的制备第53-58页
   ·姜黄醇提取液的制备第53页
     ·实验方法第53-55页
     ·目标样品的鉴定第55-57页
   ·样品的洗脱率第57页
   ·讨论第57-58页
 第二节 姜黄体外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评价方法的建立第58-63页
     ·体外抗氧化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评价方法的建立第58-60页
     ·DPPH自由基清除率测定实验的建立第60-61页
     ·中药多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第61-63页
 第三节 姜黄体外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药效物质辨识第63-67页
     ·姜黄体外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评价第63页
   ·姜黄体外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药效物质辨识第63-65页
   ·"敲出"各组分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第65-67页
第五章 基于目标成分"敲出"的姜黄抗凝血药效物质辨识第67-80页
 第一节 体外抗凝血活性评价第67-75页
   ·实验材料第67页
   ·试验方法第67-70页
   ·结果与讨论第70-75页
 第二节 姜黄抗凝血药效物质辨识及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第75-80页
   ·姜黄的"敲出"各组分对凝血酶时间的影响第75-76页
   ·姜黄的"敲出"各组分对家兔血浆复钙时间的影响第76-77页
   ·姜黄的"敲出"各组分对体外血栓溶解率的影响第77-78页
   ·小结第78-80页
第六章 基于目标成分"敲入"的姜黄的质量控制含量限度的初步研究第80-89页
 第一节 基于"敲入"策略的目标成分"量-效"关系建立第81-85页
 第二节 基于目标成分"敲入"的姜黄抗氧化药效成分含量控制限量的确定第85-88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七章 综合分析第89-94页
 第一节 姜黄抗凝血与抗氧化效应药效物质基础的相关性分析第90-92页
  1. 姜黄抗凝血活性与抗氧化的相关性第90-91页
  2. 姜黄体内抗氧化活性与体外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相关性第91-92页
 第二节 基于目标成分"敲出/敲入"的中药药效物质辨识和质量控制模式的商建第92-94页
第八章 中药姜黄的质量标准草案的修订第94-96页
   ·姜黄的质量控制标准草案第94-95页
   ·小结第95-96页
第九章 结语与展望第96-100页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第96-99页
 第二节 展望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4页
致谢第104-106页
附录一第106-108页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6-107页
 在校期间参加课题研究情况第107-108页
附录二 综述 中药药效物质辨识及质量控制研究策略第108-121页
 References第117-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芩对先兆流产小鼠HO-1、HO-2及芳香化酶表达的影响
下一篇:温阳强心方治疗家兔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其对TNF-α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