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6页 |
第1章 阿诺德与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 | 第16-22页 |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概况 | 第16-17页 |
·维多利亚时期的丰裕富饶 | 第17-20页 |
·繁华背后的危机及阿诺德的思考 | 第20-22页 |
第2章 阿诺德的政治与社会批判思想 | 第22-41页 |
·阿诺德:诗人、教育家、思想家 | 第22-24页 |
·阿诺德的文化观 | 第24-26页 |
·阿诺德的政治与社会批判 | 第26-31页 |
·对工业主义的批判 | 第26-27页 |
·对自由主义的批判 | 第27-29页 |
·科学与文化之争 | 第29-31页 |
·完美的文化视野下的抉择 | 第31-41页 |
·三大阶级批判 | 第31-37页 |
·“异己分子”的集合体——国家构想 | 第37-41页 |
第3章 阿诺德思想实践途径:教育改革 | 第41-46页 |
·阿诺德教育改革动因 | 第41-42页 |
·阿诺德教育改革具体主张 | 第42-46页 |
·国家干预教育 | 第42-43页 |
·国民教育体系的完善 | 第43-44页 |
·教育内容的变革 | 第44-46页 |
第4章 对阿诺德文化批判思想的思考 | 第46-53页 |
·阿诺德文化批判思想的困境——历史的两难 | 第46-49页 |
·现代化文明发展趋势与思想精神上返璞归真的矛盾 | 第46-47页 |
·国家权威与文化多元的矛盾 | 第47-49页 |
·阿诺德思想的影响 | 第49-53页 |
·对英国本土的影响:唤起了对人文教育的重新关怀 | 第49-51页 |
·思想的扩散:对美国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和中国“学衡派”的影响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