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合同信用管理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4页 |
| 引言 | 第14-16页 |
| 1 绪论 | 第16-2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 ·文献综述 | 第18-22页 |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8-19页 |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9-21页 |
| ·评述 | 第21-22页 |
| ·研究思路 | 第22-24页 |
| ·本文创新 | 第24-26页 |
| 2 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6-38页 |
| ·建筑企业合同信用 | 第26-28页 |
| ·建筑企业合同信用的主体 | 第26页 |
| ·建筑企业合同信用的构成 | 第26-27页 |
| ·建筑企业合同信用的特色 | 第27-28页 |
| ·建筑企业合同信用缺失的主要现象 | 第28-31页 |
| ·建设单位的失信行为 | 第28-29页 |
| ·施工单位的失信行为 | 第29-30页 |
| ·监理单位的失信行为 | 第30-31页 |
| ·建筑企业合同信用缺失问题的危害 | 第31-32页 |
| ·建筑企业合同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32-38页 |
| ·建筑市场信息不对称 | 第32-33页 |
| ·建筑企业的寻租行为 | 第33-34页 |
| ·建筑企业合同信用制度不健全 | 第34-35页 |
| ·建设工程合同双方缺乏重复博弈机制 | 第35-38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38-44页 |
| ·方法选择 | 第38-41页 |
| ·博弈论原理 | 第38-40页 |
| ·适用性分析 | 第40-41页 |
| ·成本效益函数构建 | 第41-42页 |
| ·研究流程 | 第42-44页 |
| ·基本步骤 | 第42页 |
| ·研究流程图 | 第42-44页 |
| 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44-58页 |
|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博弈分析 | 第44-48页 |
| ·单次博弈 | 第44-45页 |
|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45页 |
| ·重复博弈 | 第45-47页 |
| ·管理对策 | 第47-48页 |
| ·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的监理的博弈分析 | 第48-53页 |
| ·博弈模型构建 | 第48-49页 |
| ·博弈过程分析 | 第49-51页 |
| ·管理对策 | 第51-53页 |
| ·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的博弈分析 | 第53-58页 |
| ·模型构建 | 第53-54页 |
| ·模型分析 | 第54-56页 |
| ·管理对策 | 第56-58页 |
| 5 提升建筑企业合同信用管理水平的对策 | 第58-66页 |
| ·建筑企业合同信用管理的基本理论 | 第58-61页 |
| ·建筑企业合同信用管理的含义 | 第58-60页 |
| ·建筑企业合同信用管理的目标 | 第60-61页 |
| ·建设工程合同信用管理流程 | 第61-63页 |
| ·信用管理流程的定义 | 第61页 |
| ·信用管理流程的内容 | 第61-63页 |
| ·管理对策 | 第63-66页 |
| ·在投标前进行合同信用评价 | 第63-64页 |
| ·施工过程中加强合同及合同期内应收账款的管理 | 第64页 |
| ·项目竣工后提升逾期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 | 第64-66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 ·结论 | 第66页 |
| ·展望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致谢 | 第72-74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