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电干扰流对急性运动性疲劳诊断效果探讨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前言 | 第10-11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2-26页 |
| ·研究对象 | 第22-24页 |
|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 ·排除标准 | 第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测试仪器 | 第23-24页 |
|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 ·疲劳训练运动方式的选择及实验步骤 | 第24页 |
| ·生物电干扰电流刺激测试 | 第24-25页 |
| ·右脚最大收缩力量测试(MVC) | 第25页 |
| ·表面肌电数据采集 | 第25页 |
| ·血样采集 | 第25-26页 |
| ·数据处理 | 第26页 |
| 4 实验结果 | 第26-33页 |
| ·疲劳运动前后最大随意收缩力矩的变化 | 第26-27页 |
| ·疲劳运动前后股四头肌aEMG的变化 | 第27页 |
| ·疲劳运动前后aEMG/Torque的变化 | 第27页 |
| ·疲劳前后ICs的变化 | 第27-29页 |
| ·疲劳运动前后血睾酮、皮质醇、血清肌酸激酶的变化 | 第29页 |
| ·ICs和血液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29页 |
| ·ICs和aEMG/Torque的一致性分析 | 第29-33页 |
| 5 分析和讨论 | 第33-36页 |
| ·最大随意收缩力矩的变化 | 第33-34页 |
| ·平均表面肌电的变化 | 第34页 |
| ·血液指标与aEMG/Torque的变化 | 第34-35页 |
| ·ICs的变化与aEMG/Torque的变化 | 第35-36页 |
| 6 总结 | 第36页 |
| 7 参考文献 | 第36-41页 |
| 8 作者在读其教科研成果简介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附件 | 第4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