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导论 | 第14-26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14-18页 |
一、 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挑战 | 第15-16页 |
二、 全球化时代的新机遇 | 第16页 |
三、 党政之需与青年所求的新愿景 | 第16-18页 |
第二节 研究述评 | 第18-22页 |
一、 关于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走向的研究 | 第19-20页 |
二、 关于当代青年价值导向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的研究 | 第20-21页 |
三、 关于当代青年价值导向的原则内容与途径的研究 | 第21-22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2-24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 第24-26页 |
一、 创新之处 | 第24-25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25-26页 |
第一章 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的理念 | 第26-63页 |
第一节 价值与青年工作的价值导向 | 第26-39页 |
一、 价值的内涵及形成 | 第26-30页 |
二、 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 | 第30-34页 |
三、 青年工作的价值导向 | 第34-39页 |
第二节 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现状及维度分析 | 第39-53页 |
一、 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现状 | 第39-51页 |
二、 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维度分析 | 第51-52页 |
三、 青年工作价值导向影响下青年价值观形成的一般过程 | 第52-53页 |
第三节 以青年工作价值导向引领青年价值取向 | 第53-63页 |
一、 青年工作的核心价值分析 | 第53-56页 |
二、 青年工作价值导向的社会要求 | 第56-60页 |
三、 价值认同是价值导向引领价值取向的关键 | 第60-63页 |
第二章 青年工作价值导向的理论指导 | 第63-86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对青年和青年工作的定位与期待 | 第63-69页 |
一、 青年是人类未来的希望 | 第64-66页 |
二、 关注青年一代的教育和培养 | 第66-67页 |
三、 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 第67-69页 |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时期青年和青年工作的探索实践 | 第69-71页 |
一、 肯定青年在历史洪流中的积极作用 | 第69-70页 |
二、 引导青年积极参与青年团工作 | 第70页 |
三、 引导青年走工农相结合的实践成长道路 | 第70-71页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基本观点 | 第71-73页 |
一、 重视青年在国家生活中的作用 | 第71-72页 |
二、 全面关心青年成长 | 第72-73页 |
三、 积极支持青年团工作 | 第73页 |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和青年工作理论的发展 | 第73-86页 |
一、 构建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 | 第74-76页 |
二、 养成青年道德文明的行为习惯 | 第76-77页 |
三、 积极组织青年参加社会实践 | 第77-80页 |
四、 致力于青年全面发展的总目标 | 第80-82页 |
五、 动员青年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第82-86页 |
第三章 青年工作价值导向的原则 | 第86-118页 |
第一节 层次性原则 | 第86-97页 |
一、 什么是层次性原则 | 第86-91页 |
二、 坚持层次性原则的必要性 | 第91-95页 |
三、 青年工作价值导向中的层次性原则的贯彻 | 第95-97页 |
第二节 民主性原 | 第97-106页 |
一、 什么是民主性原则 | 第97-100页 |
二、 坚持民主性原则的必要性 | 第100-103页 |
三、 青年工作价值导向中的民主性原则的贯彻 | 第103-106页 |
第三节 三贴近原则 | 第106-118页 |
一、 什么是三贴近原则 | 第106-107页 |
二、 坚持“三贴近”原则的必要性 | 第107-114页 |
三、 青年工作价值导向中的“三贴近”原则的贯彻 | 第114-118页 |
第四章 青年工作价值导向的主要内容 | 第118-163页 |
第一节 青年工作中的人生观价值导向 | 第118-131页 |
一、 人生观与人生观价值导向 | 第119-123页 |
二、 进行人生观价值导向的必要性 | 第123-127页 |
三、 青年工作中的人生观价值导向 | 第127-131页 |
第二节 青年工作中的择业观导向 | 第131-142页 |
一、 择业观与择业观价值导向 | 第131-136页 |
二、 进行择业观价值导向的必要性 | 第136-141页 |
三、 青年工作中的择业观价值导向 | 第141-142页 |
第三节 青年工作中的交往观导向 | 第142-151页 |
一、 交往观与交往观价值导向 | 第142-147页 |
二、 进行交往观价值导向的必要性 | 第147-150页 |
三、 青年工作中的交往观价值导向 | 第150-151页 |
第四节 青年工作中的消费观价值导向 | 第151-163页 |
一、 消费观与消费观价值导向 | 第151-155页 |
二、 进行消费观价值导向的必要性 | 第155-160页 |
三、 青年工作中的消费观价值导向 | 第160-163页 |
第五章 青年工作价值导向的实施路径 | 第163-197页 |
第一节 组织育人,重视导向方向引领 | 第163-169页 |
一、 坚持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把握导向方向 | 第163-164页 |
二、 发挥党团组织优势,团结青年力量 | 第164-167页 |
三、 加强党建带团建力度,指导青年服务 | 第167-169页 |
第二节 以文育人,发挥文化教育资源的意蕴 | 第169-180页 |
一、 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 | 第169-171页 |
二、 汲取现代文明,开阔国际视野 | 第171-173页 |
三、 传播与挖掘网络正能量 | 第173-176页 |
四、 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凝练大学精神 | 第176-180页 |
第三节 知行并重,在实践中锤炼与成长 | 第180-188页 |
一、 开展社会调查与劳动,磨练意志品格 | 第181-183页 |
二、 实施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机制,营造公益氛围 | 第183-187页 |
三、 开展科技发明,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 | 第187-188页 |
第四节 实现青年自我教育、服务与管理 | 第188-197页 |
一、 以青年自我教育促进行为养成 | 第188-193页 |
二、 在自我服务中体现价值 | 第193-194页 |
三、 引导青年建立自我管理体系 | 第194-197页 |
参考文献 | 第197-20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208-211页 |
致谢 | 第211-2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