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3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3-26页 |
| ·研究区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 | 第13-20页 |
| ·清河水库简介及供水情况 | 第13-14页 |
| ·清河水库供水区简介 | 第14-20页 |
| ·位置交通 | 第15-16页 |
| ·气象水文 | 第16-19页 |
| ·地形地貌 | 第19-20页 |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0页 |
|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20-22页 |
| ·地层 | 第20-22页 |
| ·地质构造概述 | 第22页 |
| ·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况 | 第22-23页 |
| ·清河水库供水河道补排现状 | 第23-26页 |
| 3 清河水库河道供水区地下水资源评价 | 第26-45页 |
|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 第26-27页 |
| ·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 | 第27-40页 |
| ·地下水系统概念模型 | 第27-28页 |
| ·地下水系统模拟数学模型 | 第28页 |
| ·地下水系统水流模拟 | 第28-36页 |
| ·研究区剖分 | 第28-29页 |
| ·资料选取 | 第29-32页 |
| ·边界的处理 | 第32-33页 |
| ·源汇项的处理 | 第33-35页 |
| ·模型的运行 | 第35-36页 |
| ·地下水系统水流模型的拟合和验证 | 第36-40页 |
| ·模型的识别 | 第37-38页 |
| ·模型的验证 | 第38-40页 |
| ·地下水系统均衡分析 | 第40-41页 |
| ·清河水库对河道供水区地下水调蓄能力分析 | 第41-45页 |
| 4 清河水库放水对下游河道及河道供水区地下水水质影响评价 | 第45-55页 |
| ·水质评价内容 | 第45页 |
| ·水质评价方法 | 第45-48页 |
| ·地表水评价方法 | 第45-47页 |
| ·地下水评价方法 | 第47-48页 |
| ·评价结果 | 第48-53页 |
| ·地表水评价 | 第48-51页 |
| ·地下水水质评价 | 第51-53页 |
| ·清河水库对河道供水区地下水水质影响分析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