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法律法规 | 第13页 |
·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实践研究 | 第14页 |
·核心概念及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4-22页 |
·大遗址 | 第14-17页 |
·城市大遗址 | 第17-18页 |
·城市大遗址周边环境 | 第18-22页 |
·研究框架 | 第22-25页 |
·研究对象——大明宫遗址周边环境 | 第2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论文研究框架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城市大遗址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研究 | 第25-38页 |
·城市大遗址周边环境的历史溯源研究 | 第25-32页 |
·古代城市大型建筑群遗址概述 | 第25-27页 |
·古代宫城、寺庙群对周边环境的辐射影响 | 第27-29页 |
·古代城市大遗址与周边环境的“整体性” | 第29-32页 |
·古代遗址周边环境的发展演变 | 第32页 |
·城市大遗址的价值与特征 | 第32-34页 |
·城市大遗址的价值 | 第32-33页 |
·城市大遗址的特征 | 第33-34页 |
·城市大遗址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 第34-35页 |
·大遗址对周边环境功能的整体互动 | 第34页 |
·大遗址对周边城市格局产生影响 | 第34页 |
·大遗址对周边景观风貌的影响 | 第34-35页 |
·大遗址对周边社会文化的影响 | 第35页 |
·城市大遗址周边环境的作用 | 第35页 |
·城市大遗址与其周边环境的关系 | 第35-36页 |
·城市大遗址周边环境的重要性 | 第36-37页 |
·保护的需要 | 第36页 |
·基于历史文化物质的场所营造的需要 | 第36页 |
·基于对遗址当代价值适当利用的需要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城市大遗址周边环境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38-45页 |
·我国城市大遗址及周边环境发展演变特征 | 第38页 |
·城市大遗址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 | 第38-41页 |
·开发建设模式出现的状况 | 第38-40页 |
·自然环境特征的破坏 | 第40页 |
·人工物质环境的紊乱 | 第40页 |
·历史文化环境特征的缺失 | 第40-41页 |
·国内外相关案例分析 | 第41-44页 |
·雅典卫城遗址保护区与卫城周边环境的改造 | 第41-42页 |
·金沙遗址周边环境的改造 | 第42-43页 |
·实例设计经验的启示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城市大遗址周边环境整体保护策略与方法研究 | 第45-52页 |
·城市大遗址周边环境整体保护的指导思想 | 第45-46页 |
·历史文脉的传承 | 第45页 |
·整体环境功能的整合 | 第45-46页 |
·空间肌理的织补 | 第46页 |
·空间边界的渗透 | 第46页 |
·城市大遗址与周边环境整体保护的理论基础 | 第46-48页 |
·整体性理论 | 第46-47页 |
·有机更新理论 | 第47页 |
·有机共生理论 | 第47-48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48页 |
·城市大遗址周边环境整体保护的规划方法 | 第48-51页 |
·整体保护下的主题定位与营造 | 第48页 |
·功能构建的更新 | 第48-49页 |
·空间结构形态的控制 | 第49页 |
·道路交通的架构 | 第49-50页 |
·景观风貌的构筑方法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大明宫遗址与周边环境整体保护的案例实践研究 | 第52-86页 |
·大明宫遗址及周边环境的历史沿革 | 第52-56页 |
·大明宫的布局 | 第52-53页 |
·大明宫遗址及周边环境的发展 | 第53-56页 |
·大明宫遗址及周边环境的研究范围 | 第56-62页 |
·大明宫遗址的保护规划范围 | 第56-58页 |
·大明宫遗址公园的保护范围 | 第58-61页 |
·大明宫遗址公园周边环境的范围划分 | 第61-62页 |
·大明宫遗址公园周边环境发展现状 | 第62-71页 |
·背景综述 | 第62-63页 |
·现状分析 | 第63-71页 |
·大明宫遗址周边环境整体保护的对策与方法 | 第71-85页 |
·整体保护下的主题定位与营造 | 第71-72页 |
·功能结构的更新 | 第72-77页 |
·空间结构形态的控制 | 第77-80页 |
·道路交通的规划 | 第80页 |
·景观特色的营造 | 第80-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